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荷叶坪:九曲黄河的浓缩景观 黄河神曲的诞生之地

榆林日报 2017-11-01 09:08 大字

黄河地质公园 榆林日报刘继远摄

榆林日报记者 高苗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九十九个那艄公来把船来扳”,这首脍炙人口的《黄河船夫曲》让佳县螅镇荷叶坪村声名远扬。

走进荷叶坪,才发现这里不仅产生了《黄河船夫曲》这样的“神曲”,还是一个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它地质奇特,既有黄土地貌,又有河川地貌,宛如九曲黄河上的一个浓缩微雕景观。它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神曲”诞生于此并非偶然。

荷叶坪地处黄河中游,坐落在黄河与坑镇河常年冲击成的滩地上,天然太极成形,双鱼咬合S状向西蜿蜒延伸,因古时这里有王姓人家种植荷花而得名。坑镇河,又叫荷叶川,穿滩而过,将荷叶坪切割为前坪与后坪两大部分。前坪与后坪相对百米。荷叶川像一条玉带,将两坪缠接在一起,东西呼应,浑然一体。前坪唇吞黄河,毗邻卧虎岗顺滩而筑,绿苔青瓦、底蕴厚重;后坪紧贴腾龙岭,脚踏荷叶川,三面绝空,甚是壮观。

荷叶川里土层丰厚,基岩裸露,沟谷深切,溪水纵横。行走在这里,让人不禁发问,这层层叠叠、厚度不同、软硬相间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远在两亿多年前,荷叶川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由海洋环境逐渐过渡到湖泊沼泽环境,后来湖沼消亡,地表水文网络基本形成,在地壳变化的影响下,黄河及其支流水系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来自新疆、宁夏、蒙古高原地带强劲的西北风将戈壁沙漠地带风化作用形成的粉尘状物质吹扬到这里,沉积下来,从而形成了当地薄厚不一、面积有别的黄土地貌景观。

由荷叶坪向东北方向驱车、或向东南方向步行,进入沿河观景路线,可谓一条黄金观景线路,在这里,如果选择徒步向东南方向,当来到黄河西岸古坡之时,便可沿着西岸边坡分别亲临几个形态相似的天然景观平台,这里是观赏黄河干流河段的最佳位置。驻足高台,鸟瞰黄河,大河美景尽收眼帘。这条从远古走来的黄河,俨然一副立体的山水画卷,它的身躯雄伟壮阔,古坡伟岸陡峭,水流九曲回肠。

荷叶坪之南两公里处有著名的“黄河水蚀浮雕”。乘船逆流行而上,黄河东岸的石壁上可见无数密密麻麻的蜂窝状石孔和形状各异的水蚀痕迹、图案,就像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天然壁画。这些未经雕琢的天然画卷,凹凸有致,深浅不一。有的像蒙古族竖向排列的文字,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神态动作传神的人物……这就是著名的“黄河壁画”百里长轴,被荷叶坪村民称为“黄河天书”。“蟾蜍望月”“西关驼影”“龙岩美男”“龟首探殿”“虎啸松风”“天犬吠狺”等景观石,三分靠天生,七分靠想象,需你脑洞大开,尽情发挥想像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史料记载,荷叶坪村在秦汉时期是防御匈奴南下入侵的重要关口,常年有重兵驻守;是白云观祖师李玉凤最先落脚的地方,也是古佳州九大渡口之一;明清至民国年间,发达的秦晋水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荷叶坪村进入空前的繁盛时期,之后随着水运的沉寂,荷叶坪村逐渐衰落式微,许多重要古迹随着黄河的泛滥和人为的破坏不复存在,但它仍然保存有明清民居十余院,岳楼、文昌庙、关帝庙、龙王庙各一座;各类匾牌十余幅,仍然可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与震撼。

光绪十六年九月,李思命出生在一家三辈扳船的李姓家里。李思命从小就跟着父亲从事黄河水运,常年奔波于包头至潼关口的黄河水道上,对迂回曲折的黄河水路了如指掌。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炼就了一副好嗓子。古老动人的黄河故事和复杂的水路情景,为他创作民歌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劳作间隙,他经常自编自唱。民国十二年,荷叶坪村春节起秧歌,李思命与张士铭将自己编唱的《扳水船》(后改名为《黄河船夫曲》)搬上戏台演唱,引得村民拍手叫绝。《扳水船》很快在秦晋两岸流传开来,后经延安鲁艺学员将这首歌整理印发。从此,这首歌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经典节目和代表性歌曲。

滔滔黄河水,聚川南下行,九十九道弯,灵秀荷叶川。如今,陕西一号公路——沿黄观光公路就从荷叶坪村口走过,荷叶坪就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它的美。

新闻推荐

潼关成立首支幼儿合唱团

本报讯(通讯员李伟记者毕云丹)10月13日下午,潼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幼儿之声”合唱团成立大会,并进行了首次授课,标志着潼关县有了首支正式的幼儿合唱团队。“幼儿之声”合唱团历经两个月的筹备,目...

潼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潼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