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潼关被授予“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

阳光报 2017-09-20 01:09 大字

9月19日,“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和“陕西省散曲之乡”授牌暨创建“中华散曲之乡”启动仪式在潼关县举行,潼关岳渎阁景区被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授予“全国散曲教育基地”,潼关县被陕西省散曲学会授予首个“陕西省散曲之乡”。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张勃兴为潼关县授牌。孙晓磊 陶毅博 记者 杨泽星 文/图

潼关位居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被誉为“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军事重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和散曲文化氛围,史书中记载以潼关为主题的散曲作品不胜枚举。特别是元代张养浩创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以其胸怀天下苍生的博大情怀、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融合成为我国散曲中的千古绝唱,为世代所传颂。

近年来,潼关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投资2000余万元,重新修复了潼关关楼、建立了潼关博物馆,将张养浩广场、雕塑和诗词曲碑林纳入岳渎阁景区,为创建“中华散曲文化教育基地”提供了硬件基础。同时,为打造潼关散曲文化的良好氛围,举办散曲培训会,积极参与散曲征稿,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散曲创作队伍;并为散曲的采风、创作、研讨及出版散曲作品专集提供经费支持等。

据了解,该县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瞄准“中华散曲之乡”创建目标,强化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信,守住文化根脉,建设张养浩散曲广场,举办多种形式的散曲文艺活动,不断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同时,把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强化文化与旅游的互促互动,注重文化成果向旅游产业的转化,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让山水潼关、华夏金城的明天多一份文气、多一份灵气。

新闻推荐

潼关县太要镇开展“9·5慈善日人人献爱心”捐款活动

阳光讯(姚望记者杨泽星)9月5日上午,潼关县太要镇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开展“9·5慈善日人人献爱心”集中捐款活动。活动现场,广大领导干部纷纷踊跃捐款,为困难群众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据了解,此次活动按照...

潼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潼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