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矿山复绿不留白 ——潼关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调查

陕西日报 2017-08-24 07:25 大字

本报记者乔佳妮

作为陕西东大门的潼关县,曾以盛产黄金闻名全国,也因开采黄金造成污染,多次受到批评监督。如今几经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效显著,走在了全省前列。

“目前,在秦岭矿山环境整治上,陕西省不少地市都有行动。相比其他地方多为关停举措,而较早开采金矿的潼关县,已经在矿山环境的修复、治理方面有了几项代表性工程。”7月26日,省国土厅厅长杨忠武在谈到潼关县矿山环境治理时坦言。

从2011年开展百日矿山整治行动到2012年正式实施项目治理以来,潼关县已关闭矿山坑口近千个,恢复耕地1692亩、林地和草地475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13处,通过治理,让每座矿山复绿不留白。

1治矿山 势在必行

一场大雨过后,丛林青翠。

潼关县西潼峪主峪道内,一处原本裸露的山体被改造成台阶式,栽植不久的爬山虎等植物已沿着山体冒出淡淡绿意。

“以前,矿区到处都是矿渣堆,每逢雨季就会出现山体滑坡,甚至还会出现泥石流。如今我们经过清理危岩,建护坡挡墙、恢复绿化等,有效减少了灾害,也实现了矿山复绿,这正是我们其中一个治理项目。”潼关县国土局局长张抗弟说。

潼关金矿资源丰富,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华夏金城”称号。矿产资源带来财富的同时,矿山开采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潼关金矿的开采在计划经济时期,曾鼓励集体个人齐上阵,当时几乎家家都有炼金池。”张抗弟介绍,由于历史原因,2000年前包括潼关县在内的整个小秦岭金矿区,大部分的中、小选矿企业要么没有尾矿库,要么尾矿库不合格,尾矿渣随意堆排现象普遍,不仅影响植被生长,还压占土地、污染耕地。据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在潼关县进行的调查,全县有尾矿库124座,无库尾矿渣堆988处,尾渣量约1100万立方米,压占土地564.38万平方米。这些采矿废渣无序堆排,缺乏拦渣稳渣工程设施,是导致矿渣型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历史上,该县几次大型泥石流灾害都与此有关。

潼关县的矿山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2还旧账 不欠新账

在矿山环境治理上,潼关县的主要原则就是还好旧账,不欠新账。

7月27日,在安乐镇的安乐桥北,25米宽的河道崭新、开阔,河道两边新栽植的柳树一字排开,东西两侧复垦出的耕地也刚刚翻整一新。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渣堆,边坡危岩耸立,地表只剩零星杂草。“去年,我们通过对这段长3000米的河道清理废渣,修建拦渣墙,实施绿化工程等,把‘垃圾场\’变成了‘景观带\’。”潼关县国土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王鑫说。

在潼关,像这样的治理项目有很多。事实上,早在2011年,全县就开展了“矿山安全生产百日整治活动”,在南部山区各峪道内共封堵非法、废弃坑口880个,拆除非法索道5条,清除混汞碾8台、小浮选12套、氰化池9个、非法提金点3处,山外农业生产区6个乡镇共计拆除不合规提金点1504处,大大规范了矿山开采秩序,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环境污染。

拆、堵之后,潼关并未止步,而是继续加大对矿山环境的治理。考虑到全县约40%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国营及地方国有矿山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50%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个体采金者因政策关闭、资源枯竭形成责任人灭失的,对于这些历史遗留的无主矿,潼关先后投入中央资金2.45亿元进行专项治理,曾经矿渣满地、地质灾害隐患多的矿区,经过修筑挡土墙、废渣场地平整、新增土地复绿复耕等方式,有的重披“绿衣”造森林,有的成为农田蔬菜地。

如果说对无主矿山的治理是还“旧账”,那么边开采、边复绿则是不欠环保“新账”。“对于矿权未到期还在开采的矿山,我们要求各企业在开采中同步修复环境,今年全县39家矿山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2009年至今累计恢复治理面积990亩。”潼关县国土局矿管股股长李亚龙说。

为了保证矿山企业在开采的同时,有能力拿出资金对地质环境进行修复,潼关先后多次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合矿企,并将矿企最低开采能力提至1.5万吨。“如今的矿企,基本都是大中型企业,有条件和能力做到同步恢复治理环境。”李亚龙介绍,县上还为每个企业建档立案、制定目标,完不成的则无法通过矿权年检,不予办理矿权延续。

3利当前更利长远

在三河口——东官村西峪河尾矿渣治理项目区,原本乱堆乱放的尾矿渣早已不见踪影,如今这里,对河道进行了改治,修筑了挡土墙,河面进行了清渣清淤,同时针对被尾矿渣污染的河道耕地,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实验也将进入验收期。5亩的实验田内,长满了花椒、油葵等作物。

“金属尾矿中会含有一些污染物,要恢复耕地,首要的就是对这些地方的土地进行污染防治处理,确保复垦后的土地无污染、可利用。”王鑫介绍,潼关县在对项目区整治中,凡涉及有尾矿渣的,均通过清运废渣、实地隔地封存、覆土70厘米、种植作物进行土壤熟化等举措,在矿山环境治理的基础上,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目前全县21亩试验田已经完成实验数据采集,通过验收后就能交付当地使用。

而这正是潼关矿山环境治理的重要理念之一——不仅立足当下,更考虑长远。为此,全县将采矿废渣堆治理与消除矿山泥石流隐患结合起来;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增加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5年,潼关已累计新增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2291亩,同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13处,6300人免受地质灾害威胁。下一步,潼关还将抓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新闻推荐

潼关县 打造水上观光通道

本报讯(陶毅博张佳兵记者武德平)8月16日,潼关古城景区管委会与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客运管理有限公司在潼关举行黄渭水上气垫船旅游观光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华夏金城、山水潼关。据了解,...

潼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潼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