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果核以灵魂

渭南日报 2022-01-14 00:30 大字

艺人耿东旺精心雕刻中

原料

清洗

画底稿

雕刻

上油

各种核雕作品

雕刻工具

大海行舟

马拉车

饰品

通讯员 党健\图 本报记者 刘聪梅\文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有微雕奇人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游”使人称奇,今有蒲城核雕艺术非遗文化令人叫绝。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它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尤其以题材、刀法美感受追捧。核雕亦称果核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人魏学洢《核舟记》的精彩描述看来,核雕艺术在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记载,明代已达到了博大与精细相结合的至高水平。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饰、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

今年43岁的耿东旺是蒲城县的核雕艺人,也是该县核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从小爱好雕刻工艺,上初中时就在橡皮、木板、砖块上雕刻小动物、花草等一些简单的图案。因为被视为不务正业,便一时放弃了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朋友的一对核雕玩件,爱不释手,尝试着雕刻了一件,效果不错,因而坚定了走核雕之路的信心。

据耿东旺介绍,桃核雕刻的工艺比较复杂,主要有备料、构思、打胚、雕刻、细修、打磨等几道工序。首先要选好桃核,再根据桃核表面的麻纹构思图案。要选择纹路清晰、质地良好的桃核,并对表面进行初步清洗、消毒。为防止刻好的作品变形还要将其放入锅中蒸,对桃核表面再进行仔细清洗。除掉残余的果肉杂质,然后将其放置阴暗处晾干后,根据桃核的纹路、大小进行构思雕刻。雕刻时需要眼手心合一,稍有差池都将前功尽弃。打胚是先在桃核上勾画出要刻的物体的大致轮廓,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用核桃油刷洗,使桃核纹路清晰便于观察。然后细修,直至作品初成,并将桃仁用细针掏净,以防生虫。最后用砂纸对成品进行仔细打磨。俗话称“三分刻,七分工”,这一环节对作品的品相尤为重要。打磨完后再用核桃油浸润擦拭,一件作品才算圆满完成。

新闻推荐

打造特色教育塑造教育品牌

通讯员党相启王介雪报道本报讯日前,一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实践特色作业展”在龙阳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