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华章丨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市项目建设综述

渭南日报 2021-12-01 16:31 大字

蒲城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投产后的陕西中化蓝天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李沛华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王军江

初冬时节,寒意料峭。秦东大地上却处处热潮涌动。穿行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加紧建设的产业基地,从科技创新的智能制造到夯实根基的城建工程,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和生产场景,工业园区里日新月异,厂房车间内繁忙有序,山河大地间跃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一大批支撑作用明显、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为“十四五”时期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站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回望渭南“十三五”走过的路,项目建设无疑是擎起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项目为王”,始终以项目建设为统揽,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不断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共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063个,完成投资4844亿元,项目数量增长3.5倍,年均投资增速7.2%。中国酵素城、中化蓝天、渭南热电联产、合铜高速、渭南市第二医院搬迁、瑞泉中学迁建等813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市综合实力、城乡融合、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绘就了一幅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高位推进 坚持一月一开工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渭南市以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为牵引,紧紧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一月一开工”项目建设推进机制,逐县市设立主会场,各县(市、区)、开发区在主会场外设立分会场,主会场通报全市已开工项目进度和当月新开工情况,分会场向主会场报告当月新开工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情况,以此来传导压力、倒逼责任,持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通过实行一月一开工、一月一观摩、一月一汇报、一季一点评,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1月,7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月,7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3月,9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4月,8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截至10月底,全市先后组织举行10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699个,总投资165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8亿元。全年共实施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等以产业类为主的项目157个,占项目总数的28.8%,总投资96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2.2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45个,总投资40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4亿元;民生类项目76个,总投资19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2亿元。

1-10月,全市545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部开复工;累计上报完成投资94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3%;已开复工项目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508个,入统率93.2%。其中,合阳、澄城、经开区、大荔、高新区、蒲城、白水、潼关、临渭、华阴、富平等11个县(市、区)投资完成率超过序时进度;韩城市天津友发钢管、高新区双盈电子物联网系统设备研发制造、白水县雁中制衣、合铜高速(渭南段)、合阳县第二人民医院、蒲城县新六科技生猪养殖等105个项目基本建成或竣工投用。

靠前服务项目落地再加速

11月12日上午,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陕西省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南店村大唐蒲城洛滨300MW农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副省长程福波出席并宣布开工。

“我们这个项目10月底省发改委批复,市行政审批局坚持特事特办、容缺受理,为我们开通绿色通道,原本需要5天的项目立项备案,一个工作日就顺利完成,确保了项目如期落地开工。”在当天的开工仪式现场,大唐蒲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事业部王飞倍感振奋。

关中渭南风电光伏发电基地7个项目在当天集中开工,总装机105万千瓦,总投资40.4亿元,其中大唐蒲城洛滨300MW农光互补是单体容量最大的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实施重大新能源项目38个,完成投资150亿元,新能源发电装机2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和示范创新位居全省前列,为打造黄河中部地区综合能源基地,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为王,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要有接地气的务实举措。今年以来,围绕如何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渭南市全面实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代办”模式,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手续办理,截至11月1日,全市545个重点项目(其中下半年新增重点项目18个)中,541个项目市域内手续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99.3%。

今年3月9日,渭南市举办了全省重点项目对接活动(渭南)现场会,23家驻陕央企代表和24家在陕金融机构参加,澄韦高速、达刚控股等10个项目取得授信额度54.6亿元。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要素保障是关键。渭南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政策、金融、土地全要素覆盖的项目服务机制,积极整合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向省市重大项目倾斜,推进项目融资对接,渭南高新区木王科技、中国长城(韩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产运营,达刚控股渭南总部基地、陕西日丰建材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支撑型项目加快建设。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渭南市推行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建立重点项目信息和调度平台,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时限控制在两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暖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渭南12345政务服务热线被确定为全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企业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一件事一次办”平台、政务服务中介超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2.0已基本建成投用。10月18日,包括渭南市在内的14座城市(区)签订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首批29个高频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

招商引资蓄势聚力增后劲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后劲,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渭南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百企千项万人进渭南”系列活动为抓手,坚持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持续推进“央企进渭、走进央企”和“双招双引”,前三季度,渭南市先后自主举办了陕企协进渭、鲁商进渭、中国树脂协会进渭、第八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等60场招商活动,参加了第五届丝博会、陕西—京津冀投资促进会、第三届西洽会、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等省以上82余场投资促进活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赴外小分队精准招商313批次,考察企业431家,共接待来渭客商723批395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00%。疫情防控期间,渭南市项目招引工作始终保持力度不减、干劲不松。积极采取“线上”招商与“线下”招商相结合,前三季度,召开线上项目洽谈视频会议30次,洽谈项目16个,线下精准洽谈对接项目167个。

10月13日,“百企千项万人进渭南”系列活动——第十五届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暨第六届亚洲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国)峰会在渭南市成功举办。峰会期间,中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基地落户渭南,3个总投资45亿元的汽车产业项目成功签约,为全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今年1-10月,全市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1310.6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500亿元的87.38%;其中全市招商引资5亿元以上项目289个,到位资金887.34亿元。全市列入2021年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共29个,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5个,总投资额399.69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额161.35亿元,1-10月到位资金130.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1.1%。中粮油脂、中粮粮谷、中远海运铁路专线、中昊港创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创电子移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陕煤研究院高分子材料及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风帆正劲,逐浪前行。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连在渭南落地生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澎湃动力。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宏升介绍,“十四五”期间,渭南市规划实施总投资1.2万亿元的重大项目936个,涵盖了创新驱动、制造业、能源化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通过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工业倍增”计划,落实“十项重点工作”,助力渭南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550亿元。

新闻推荐

省卫健委评审验收蒲城县医院创伤中心

本报讯(通讯员张晓侠张磊)11月21日,省卫健委专家组评审验收蒲城县医院创伤中心。评审专家组对院前急救能力、伤情评估、...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