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百岁老人王翠兰
本报记者 崔晓怡
重阳节前夕,记者在采访中有缘见到百岁老人王翠兰——老人出生于1917年3月,确切地说,已经104周岁了。
那日,天下着蒙蒙小雨,空气微有凉意,雨幕下的乡村显得十分寂静。蒲城县洛滨镇庆兴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正是老人居住的地方。
只见她静静地坐在门厅的沙发上,见有人进来,缓缓转头看来,微微一笑示意。我们向她问好,她轻轻抬起手在耳边摆了摆,“用力”地说:“耳朵背,听不见。”然后,便不再言语,继续静静地坐着,任凭周围人聊天谈话,她不打扰,也不被打扰。
银丝顺着她高高的额头向后落到肩膀处,皱纹从脸庞四周“围攻”而来,却止于颧骨“高地”,这里看起来圆润而有光泽,在她平和目光的衬托下,尽显慈祥之态。
深秋又逢阴雨,老人已穿上了棉袄、棉裤,从她有些空瘪的裤腿可以判断,她的身躯十分清瘦。她起身走路时,我们都很吃惊,因为她腿脚很灵便,虽然拄着拐杖,动作却又轻又快,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想象是一位百岁老人的状态。
百年,对人生来说是漫长的,老人已无法言说这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阳光风雨,此刻,岁月留在她身上更多的是一种从容。
早睡早起,勤劳,善良,是孙子李建给奶奶的“画像”。他说,这大概也是奶奶长寿的秘诀。
李建的记忆中,奶奶作息很规律,几十年如一日都是晚上8点多就寝、凌晨4点多起床。起床后便打扫院子、挑水、做家务,忙个不停。年龄大了,干不动活了,她便在屋里院里来回走走,等家人都起床了,再抽空补个觉。100岁以后,倒是改到6点多起床,但醒来的时间依然是凌晨4点多。
“奶奶一辈子勤快持家,养育儿孙,直到现在也闲不住。”关于奶奶的勤劳,李建说道,“我们去地里干活,她就在门口整理柴禾,一小堆一小堆地摞整齐,还拿塑料袋盖着,说怕下雨被淋湿了……你不让她干,她偏偏趁你忙的时候、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干,让人又操心又生气。”年近五旬的孙儿,用疼爱的语气“责备”奶奶。
至于奶奶的善良,李建的直观理解是她特别爱“散”东西,对人很舍得。他说,自己家离大路近,常有人一大早在附近等候班车,奶奶觉得他们不容易,就会做些热汤给他们止饥驱寒。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乡邻们更是舍得:家里有啥好吃的,她用手帕一包,就出去给人“散”去了。
说这些话时,李建有些腼腆,又有些骄傲,他爱奶奶、尊敬奶奶、感恩奶奶之情溢于言表。
王翠兰老人的老伴已去世30多年,4个子女中也有两个离世。现在由1儿1女和孙子李建3家轮流照顾她。乡邻们说,老人能享高寿,跟后辈们的孝顺密不可分。
生离死别是人最痛心却又绕不开的事,对百岁老人来说似乎更为残酷。李建说,虽然大家都瞒着老人,老人自己也从未提及,但他能感觉到奶奶心里什么都明白。
这让记者想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名句:“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也许眼前这位平凡的长者也有一份这样的协定。想到这里,对老人更加心怀敬意和祝福。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尽孝心、传孝道,对家中老人的关爱和陪伴要及时,若能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上再有所践行就更好了。走近百岁老人,这种感受颇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秦娜)“远亲不如近邻”。作为邻居本应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可家住蒲城县龙阳镇小寨村的村民老刘与小赵却因界墙倒...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