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支教路 记蒲城县第三幼儿园支教老师徐莉

渭南日报 2020-09-02 00:30 大字

何秋娟 本报记者 陈志敬

当鲜花绽放于阳光之下,是绿叶最快乐的日子;当果实成熟于金秋时节,是园丁最欣慰的时刻,她用热爱唤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她用专业引领了许多人的成长;她用实践打开了我们前方的道路。支教一年时间里,她倾心付出,传经授技,为蒲城学前教育注入了精神与活力,她就是苏陕协作句容支教老师徐莉。

相遇相知

来到蒲城县第三幼儿园(简称“三幼”)后,徐莉发现园内教师专业书籍匮乏,现有的书籍也只是孤本,难以满足班班一册、园内共读的需求,理论联系实践的教研活动也只是“望梅止渴”,国庆节回家探亲期间与闺蜜团小聚,当徐莉的句容幼教七姐妹得知此现状后,义不容辞捐赠图书,经历过课程游戏化的句容幼教同仁都曾得益于省级专家的引领,她们深知读专业的书,说专业的话,才能做更专业的事。他们不仅带来了课程游戏化工作的实施经验,还慷慨解囊赠书于三幼,带给了老师们专业的引领与支持。

经过入园两周的观察调研,徐莉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课程活动、园所需求、理念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制定了详细的可持续发展支教计划。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依据,以游戏化精神为指引,以六个支架为辅助,助力该园课程建设。

经过初期的摸底调查,徐莉发现,幼儿园对教研活动的认识就是评课、布置工作,而对课程的认识就是以教材为蓝本,照本宣科,没有园本的素材更体现不了儿童视角。不同的幼儿园资源不尽相同、文化不尽相同,每个幼儿兴趣和经验当然也不尽相同,所谓的教材只是一个参考,幼儿园必须园本化地实施,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于是以秋天的主题为例,徐莉带领大家走进了课程审议,从目标制定、资源利用、内容选择到组织形式等进行适宜性审议,以幼儿经验为切入点,让主题课程不流于形式,真正变成“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动态过程。

另外在弹性作息、自主进餐、资源建设等方面他们都进行了专题的审议,让幼儿园的一切生活环节和内容都能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目的,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颠覆性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好学的老师们无论是深夜还是周末时间向她求助,她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予有效建议。如今已经形成常态化的课程审议,使老师们更加坚信适宜性课程的方向。《冬天里的一把“火”》让非遗文化和课程有效融合具有家乡味。《一枚党徽的故事》《小小兔》《勇气的故事》《大肚子的畅想》等故事中,看到了鲜明的儿童立场和教师有力的支持。

老师们由衷地感叹:这样的教研美滴很!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困惑,徐莉还通过专题研讨帮助老师们寻找、优化路径,实现教学相长。为了优化班级活动区域的创设和活动指导,她带领教师开展重点区域研讨,结合专业书籍的学习每班自选一个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从区域环境创设到材料提供、游戏指导等给每个班级提供了现场模板,在全园观摩活动中,教师能直观地看到书籍引领下区域的大变革和孩子游戏生动的现场。循着这样的路径又在自己班级着手调整,以点代面地优化班级整体游戏环境、提升游戏水平,行动起来有理论、有方法、有重点、有路径,这样的学习和改变,在自己提升的同时又能给予幼儿游戏及时的支持,师幼一起变美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拔节的最好诠释。

相助相扶

支教期间,徐莉时常走进班级,与教师沟通,与孩子互动,细心观察,用心指导,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对老师们的活动设计、游戏案例、讲做评、课程故事等都会给予专业点评与指导,老师们不仅增加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更专业,提高了有效支持孩子游戏的能力,让孩子的活动自然而灵动。

支教期间,徐莉先后走进蒲城县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以及该园帮扶园所进行入园指导、经验分享交流、专题讲座等,特别邀请第九幼儿园老师来园参与主题教研课程故事分享活动,先后两次为城区片区近百名教师做关于课程建设专题讲座,将句容幼教先进理念、思想辐射到了蒲城各地,让蒲城学前教育梦绽放更多光彩。

徐莉将三幼视为第二个家,积极参与园所主题升旗仪式、党建、教职工活动,与大家共叙合作,共话发展,她所到之处,都散发着光彩。她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建活动并帮扶贫困幼儿。

一年来,徐莉带给幼儿园的是“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真实体验,是“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课程游戏化精神的真正实施。她突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前教育事业执着的爱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

新闻推荐

蒲城县中医医院 开展警示教育 筑牢思想防线

本报讯(通讯员曹丹)8月17日,蒲城县中医医院召开以“守初心、践使命、严纪律、勇担当”为主题的警示教育会。与会人员观...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