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 姜东
沿杜公祠向烟洞沟行百十米,上一土坡,可见一巷。顺小巷行四十八级台阶,有一小院。院内有石窑数孔,人口十二三,槐树两株,家犬一只,另有菜园、小房等。此乃陋室也。
据史料记载,在延安城历代修过的十余座祠堂中,最著名、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当数杜公祠了。
杜公祠是延安人民为了纪念诗圣杜甫延安之行而修建的祠堂。公元745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子美漫游吴、越、齐、鲁等地后抵达长安,经过长达十年的求取功名,才得一小官。公元755年11月,爆发了“安史之乱”,使怀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杜甫跌入社会底层,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他先从奉先(今陕西蒲城县)出发,携妻带子一路艰辛跋涉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落户。后又北上灵武投奔唐肃宗,经甘泉石门,过万花徐寨,沿河川来到延安七里铺烟洞沟口小住了几日,又向北进发,途抵安塞芦子关时被叛军俘虏至长安。九个月后,又冒生命之险投奔至陕西凤翔县,被肃宗任为左拾遗之职。后因直言上疏,触怒肃宗,被贬回羌村省亲。而后弃官去秦州,寓同谷,至成都,寓居近十年,其间,经人推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五十七岁出川,漂泊在荆湘一带,五十九岁秋日卒于舟中。杜甫历经两次延安之行,历尽千辛万苦,亲身体察到了民间疾苦,便满怀悲愤地写出了《羌村三首》《北征》等著名诗篇。延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把其经过的川道取名“杜甫川”,并在其歇息的地方建造祠堂以示纪念。杜公祠修建年月不详,但延州知事范仲淹亲笔题书“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清道光年间肤施县知事陈炳琳又题书“少陵川”三字镌刻于殿外石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对杜公祠多次进行重建,塑其站像,修造亭子,雕刻诗文篇章,对其进行纪念。近两年,市政府投巨资对其进行重新修缮,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是为杜公祠小记。
小院背靠大山,面临一小山包,山上树高而林密。春日,一场喜雨之后,山上和路边的柳树便率先泛出了绿意。而那满山的山桃、山杏则争着绽开了花蕾,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芳容。紧接着,杨树、槐树也悄悄长出了一片片鲜嫩的叶子。过了数日,当你还没有回过神来时,山上和院内的槐花已经开了,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引来蜜蜂无数,为小院增添了不少风景。这时,夏日已经来到了小院。夜晚,在院子里置一小桌,摆几把小凳,邀三朋四友,聚于树下。饮酒,品茶,闲谈,沉思。或高声吟诵杜少陵的《春望》《绝句四首》,评论刘禹锡的《陋室铭》;或与小院男女一起纳凉,品味槐花的味道。此时,天上皓月当空,院内槐花飘香,再加上虫鸣狗吠,夜鸟欢歌,此中情趣,只可意会也。秋日,当满山的槐叶变黄,结上了一串串树籽时,小院对面山上的火炬树如同烈焰一般,将小院的秋天燃烧得通红,这是小院的又一道风景。一场大雪,将大山和烟洞沟盖得严严实实,小院也成为冬日画卷中的一幅插图,山舞银蛇的景象便真真切切地展现在面前。而树木上的雪絮、院子里的小雪人和屋子玻璃上那千姿百态的霜花又为小院增添了不少情趣。
与小院相距不远处,是一家医院。过去,医院由部队管理时,早晚都可以听到军号声,小院的人们也如同军人一样,依号作息。后来,医院交给了地方,建成了市级人民医院,军号也离我们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播声。于是,每日早晨和中午,那不绝于耳的流行歌曲又成了小院男女的“军号”,大家闻歌而起居。
小院原本是安静的。那年,当火车通到延安时,小院沸腾了,人们都跑去看火车。后来,那继续向北延伸的铁轨从小院对面的山包穿洞而过,于是,小院中的人们每日昼夜都可以听到火车通过的声音。尤其到了夏日,当夜深人静时,嗅着槐花的清香,听着火车的汽笛声和机车行进的轰鸣声,久久难以入眠。前些年,小院后面的空地列入市区规划,由市上和医院进行开发,一座座高楼林立,但空间十分狭小。如今,小院周边正在进行山体公园建设,整个烟洞沟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为小院增添了新的风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磊)近日,蒲城县120急救中心罕井急救站恢复运行,救治半径覆盖罕井、上王、大孔、高阳等县域偏北偏远乡镇,有效...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