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植打开农户致富门
隆冬12月,蒲城县武仪村从塬头扫过的阵阵冷风,让人不禁缩紧脖子。此时,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门口却被早早来干活的农户喊得热闹起来。一辆重达10吨的红色卡车早早停靠路边,几位身材健硕的中年村民,一边喘着白气高兴地寒暄着今年的好收成,一边搓着又红又肿的手,将晾晒好的黄芩一上一下的铲上车,装运现场异常忙碌。
“我们村是县上的非贫困村,也没有啥产业,这里靠天吃饭,农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少得可怜,亩产也就300来斤,遇到干旱,几乎颗粒无收。2018年,受‘倒春寒’影响,导致全村农户种植的苹果残损严重,果园不挣钱,农民干着急。”武仪村村支委雷变俩介绍。
“守”着武仪村,如何带领武仪村群众脱贫致富?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产业扶贫?2018年8月13日刚一到任,在第一书记庞国锋带领下,驻村工作队开展大走访。
大量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班人”认为,“要对武仪村的产业动手术”。争得省局和当地政府支持,投资100万元建起了村上生猪养殖场和香菇大棚。同时,会同当地政府、科研专家等村民代表,为产业发展“把脉”。破解农户致富难,致富慢问题,要大力发展“秦药”黄芩、金银花中药材产业。
武仪村种植大户缑振虎,是个残疾人,后天双目失明,自强自立,坚决不当“贫困户”。2016年10月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叫回在外务工的儿子返乡创业,带动农户及贫困户种植黄芩近2000亩,2019年,采收300余亩,个人收入20余万元,带动群众收入超过100万元。
2019年,武仪村农户自发种植黄芩已达到4200余亩,按平均亩产量600公斤-1000公斤(湿货),平均纯利润也在5000元/亩左右,是种小麦、玉米等利润的4倍-5倍以上。
目前,陕西省首个“渭北旱塬高品质黄芩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武仪村建成,该基地已成为“陕西省定制药园”、“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并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国家级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武仪村黄芩产业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黄芩、金银花种植让当地农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高晓军本报记者杨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蕊走进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副校长董洁的办公室,墙面上的锦旗、奖牌,排成一行的奖杯,柜子里一沓沓的获奖证书、荣誉...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