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有乡愁 放眼看时代

渭南日报 2019-11-21 01:02 大字

曹超男

我的家乡在渭北蒲城县,那里曾是国家贫困县,幸而于今年脱贫摘帽。更让人心底幸福的,是回乡路旁,山下机器不再轰鸣,粉尘不再飘扬。

过去,因为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石灰石而被长期开山挖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留下一道道“生态伤疤”。自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打响之后,当地政府凝心聚力,持续加大推进山脉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力度,用“愚公绿山”的精神传递着生态治理的决心,倾心打造“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长青”的生态景观旅游带,周围的庄稼褪去了“黑罩衣”,漫山遍野焕发出了新生机。如今,面对松柏葱郁、奇石遍山的山脉,家乡人更加热爱尧山,由衷的敬爱大山、守护大山。因为,这里留住了乡愁。

我工作的地方在渭南市区。这里正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看到了新兴现代工业的崛起,看到了产业机构调整后带来的新动能、新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行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化带里花草迎风摇,一种“树木如绿墙,绿带似长龙”的城市印象扑面而来,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态之美尽收眼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乡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是一样的。生态良好,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才有真切的幸福感。人们都喜欢“白富美”,其实“白富美”的乡村和城市也是人们共同的愿望:“白”排在第一位,要清洁卫生、无污染,不要“黑色发展”;“富”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谋求长远发展;“美”首推“绿水青山”式的自然之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如今,“生态美”成为主流价值,“环保型”已是高频词。我国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从限塑令、散煤治理、垃圾分类,到山川河流的治理保护、清洁能源产品的推广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兹事体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新时代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建设,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遵守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环境公益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动员,切实当好政府环境保护参谋助手。同时,每一位公民要从小事做起,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自觉,共同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把文明意识、环保观念植根于心里,践行于自觉行动中,留住心中那份久远的乡愁。

新闻推荐

风雨不辍从医路

田翠萍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护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回首刚踏入工作岗位,那是2008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坐在护理部,等着分配...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