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不断变大 变高 将相故里 历史文化名城蒲城的蝶变

三秦都市报 2019-09-26 02:47 大字

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出日新月异的城市风景古韵今风的新城市矗立在蒲城南转盘的杨虎城将军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蒲城,一座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和“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

近年来,在蒲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蒲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上下紧扣“建设渭南副中心”的目标,让蒲城的城市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让每一位蒲城人都感受到身边的巨变,感受着这座古城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蝶变历程。

脱贫摘帽让群众住有所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蒲城县住建局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又是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八办六组”责任单位之一,它们始终坚持抓住一个实字,突出一个真字,一心一意为贫困户做实事、解难事。在帮助贫困户做好长远打算的同时,也注重解决贫困户当前面对的现实困难,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改善住房条件,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一项惠民生、解民忧的安居工程。蒲城县住建局帮扶干部在入户走访中,积极宣传解读各类扶贫政策,认真查看、统计好贫困户住房情况,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积极申请危房改造补助。让贫困户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的红利,确保了全县危房改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并先后捐赠和协调资金400余万元,支持椿兴、永丰、大孔、韩家、小董五个贫困村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共计拓宽改造道路2.8公里,依托村“党支部+”“联合党委+”等模式,结合当地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引导支持群众发展金银花、酥梨、黄花菜等产业1000余亩,累计实现脱贫摘帽121户368人。

近年来,累计实施了祥安二期、馨安小区、煤化工业园等保障房项目,建成保障性住房8171套,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5963户,保障率达100%。住房保障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三名。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至2018年共完成改造1802户,已全部入住,受到省市充分肯定。商品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商品房市场得到健康平稳发展。

项目为王点亮“渭北明珠”

项目建设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台柱子”,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命脉”,城市的发展才更有底气和动力。近3年来,蒲城县累计投资65亿元完成62项重点建设项目,使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品位更高雅,2017年度首次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称号。

围绕国家关天经济区和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蒲城县积极响应陕西东大门建设决策,规划建设城南新区。新区规划面积10.06平方公里,以迎宾大道为界分东、西两区,其中西区以建成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务会展、居住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为建设目标,城南以打造海绵城市为发展方向,结合综合管廊等最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围绕公共文体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包括一场(体育场)六馆(体育馆、游泳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一园(体育公园)三中心(会展中心、群众文化艺术演出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以及城南第一小学、城东初级中学、城南第八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同时涵盖仓储服务、物流配送、科研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态,及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

目前,蒲城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北转盘斗拱、红旗街天桥、杨虎城雕塑、城南日晷雕塑已形成蒲城中轴线上的地标性建筑。2018年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审,今年正在此基础上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如今的蒲城县,正以奔跑的速度,打造着渭北明珠的靓丽名片。杜苗朱向林杨晶

新闻推荐

蒲城农特产“家门口”俏销中外

阳光讯(记者杨月锋通讯员贺军栋)9月21日下午,在蒲城县举办的2019渭南国际农产品产销对接会集中签约仪式上,蒲城酥梨、苹果、...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