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血故事特技 好一出惊险奇全的“哑剧”

渭南日报 2019-08-30 03:03 大字

本报记者杨晓妍

“非正直人不传、非本族人不传”,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让年逾古稀的雷生勤为之坚守、努力了大半辈子。

雷生勤家住在蒲城县苏坊镇姚古村,有着闻名十里八乡的血故事特技,一种以“血”为主角的民间社火表演。在师傅们的精心装扮下,特制的刀具穿过身体,留下一道道狰狞可怖的伤口,略带余温的猪血、鸡血被泼洒其上,顷刻间,好端端的大活人好似变了戏法一样,刀枪过背、血肉模糊,将一个个以斩奸除恶、忠义为国为主题的戏曲典故、传说故事,生动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雷生勤是血故事特技第十七代传人。从学徒到师父,再到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几乎用尽半生的时间,与这门技艺相伴行走,并将它融入生活点点滴滴,乃至骨子里。“血故事又可以叫作马故事、车故事,源于上古先民以血祭祀、镇妖祛邪的血祭风俗,主要是祈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寄托着大家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和渭北其他地方相比,我们姚古村的血故事特技更加惊、险、奇,表演内容多而全。”提及这门接触了六十余年的技艺,雷生勤侃侃而谈。

惊,惊在真刀、真枪,血染兵刃,使人震撼、怵目。散发腥味的鲜血、配上真枪真械,把剖腹、换头、剁脚、断手的场景,真与假、虚与实、惊与恐,生动的“哑剧”被夸张地展现在百姓眼前,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和内心深处的震撼。

险,险在活体造型,创伤逼真,鲜血淋漓,酷似真实。解锯分身、十五庙换头等危险、刺激的角色,在血故事表演中时常出现。通常由年轻力壮的男子扮演。演出时,这些角色多是光着膀子,明晃晃的铡刀寒气逼人,血淋淋的伤口令人头皮发麻。

奇,奇在装扮内含玄机,道具制作独特。一把剑穿肚而过,柄在前,刃在后;愣神之间,一个崭新的头颅变换而成……这一切都让人真实到害怕。这些以假乱真的场景,全靠装扮艺人使出来的“看家本事”。雷生勤说,装刀是秘而不宣的“绝活”,除了装扮把式和徒弟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透露。曾经,有人出价10万元想一探究竟,软磨硬泡了一阵子,最终以失败告终。行事越是神秘,就越能勾起众人偷窥的小念头。熊孩子们守在化妆间前,伸长脖子,眯起眼睛,巴望能透过门上的缝隙,想把这绝活的秘密瞧个清楚。费尽周折,却没有丝毫收获,难免为这种民间艺术裹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全,则是因为演绎的故事门类众多,四大名著、经典戏文,但凡是能报上名,就能演出一整台血故事。《除暴安良》《吕布刺董卓》《荆轲刺秦》《武松大闹快活林》《三打祝家庄》是蒲城血故事常演的内容,深受大家喜爱。

化好妆的血故事表演者,是绝对的“流量担当”,不论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一大群“粉丝”前呼后拥。至今,血故事表演依旧是姚古村的压轴大戏。“每逢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三、二月二,村上都会组织血故事表演,除秽气、求平安、树正气、肃族风。这个时候,各家各户出人出力、积极参与。”雷生勤说,在表演前必须祭神祭祖,多由会长聚族人于庙前(庙中供奉牛王、马王和药王),焚香叩拜,以求槽头兴旺,吉祥平安。

北宋元年,雷氏宗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蒲城县姚古村,也将血故事特技带到此地。此后数百年,这门技艺生生不息,如今已传承至第十八代。清同治年间,随着“姚公镇西沟血故事社火会”的建立,血故事特技又焕发了新生机。“社火会成立之后,立了会训、定了规矩,传承讲究的是德行二字,非正直人不传。”雷生勤说,做事靠能,做人靠德,有德有行才能把血故事特技传承好。他说,血故事看似血腥和残忍,实则用“血淋淋”的场面,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急景流年,匆匆而逝,回望来路,几许悲欢,几许成长。血故事特技的发展历程中,还蕴藏着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是他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据说,社火会成立之际,村民们争相捐钱捐物,甚至还有新媳妇捐了嫁妆,一厘一分、东拼西凑,社火会有了家底子,表演就越来越丰富。上世纪60年代,血故事差点就此夭折,家什几乎被毁。幸运的是,有人偷偷地在家里藏了几件道具,这门古老技艺才得以保留;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村上特意重组社火会,还设立了策划组、艺术组、锣鼓组,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让血故事特技再次走近众人的视线。此时,血故事特技有了新突破。参演车辆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增添设备以便在路演时介绍故事情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血故事几乎年年准时上演,吸引方圆数十里的群众前来观看。2006年,蒲城血故事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移势易,社会快速转型、经济加速发展、消费需求多元,使得非遗保护传承面临巨大挑战。让非遗“活”下去,既要有人才辈出的传承者,也要有乐此不疲的爱好者。在雷生勤看来,只有变则思通,才能让蒲城血故事拥有更多的传承者和爱好者。“这门绝活以前是传男不传女,现在,只要是雷氏家族的人,不论男女,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学。”这几年,有三四个女徒弟跟着学习服饰运用,目前学得还不赖,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咱是人老心不老,我还想把这十八般武艺教给更多人,让血故事特技越来越火。”

愿时光不负努力,未来可期。

新闻推荐

葡萄藤绽放“辛勤花” 藩篱架挂满“致富果” 蒲城县三兴村李会平及其家庭农场的故事

本报记者王军江实习记者王怡火红的八月,汇集着火的色彩,在这段日子里,李会平记挂最多的,就是自家农场里红彤彤的火龙果和紫红...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