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泉河畔洒真情

渭南日报 2019-08-19 08:43 大字

——记蒲城县紫荆街道办彭村第一书记由光辉

渭南日报记者 郑直

落日余晖,将西边的天空染得一片通红,地处渭北高原漫泉河畔的彭村显得格外恬静而美丽。

由光辉信步走出双孢菇大棚,抬头望了望西边天际红彤彤的云彩,转身看了看大棚里长势喜人的双孢菇,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一缕阳光从双孢菇大棚的小窗穿过……在彭村,总有许多像‘一缕阳光陪伴前进’的时刻值得记录——与贫困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回到村委会办公室,由光辉心潮澎湃,奋笔疾书,记录下了方才的感受。

记日记、书感怀,是由光辉多年养成的习惯。自从担任蒲城县紫荆街道办彭村第一书记后,他总是把村里的大小事情、贫困群众的所需所想一一记在工作日志上。

于是,记者在这些日志上,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由光辉的感人故事。

由光辉是蒲城县教育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17年5月中旬,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领导的重托,他被派往彭村担任第一书记。

这一次,是由光辉第二次担任第一书记。之前,他曾在永丰镇温汤村当过7个月的第一书记,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来到彭村之后,他迅速摸清村情,详细掌握每一家贫困户的“家底”。

“我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消村民挣‘懒钱’的念头。”面对记者的采访,由光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原先,彭村有个30多亩的苗木种植园,种着3000多棵国槐、樱花、石楠等树木。如果按一棵树卖100元计算,这个苗木种植园最少能收入30万元。为了迅速摘掉扣在头上的穷帽子,村里一直盘算着把这个苗木种植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来。

“伸手要来的饭,容易消磨人的斗志!”由光辉心里明白这个道理。扶贫先扶志!他与村党支部书记韦小虎商议了几个小时,两人意见达成一致:放弃苗木种植,重新寻找好产业。

想法变成现实谈何容易。选定什么产业?选定后怎么干?市场风险如何规避?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产业,由光辉白天查阅资料、汇总情况、走访民情,晚上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开会商讨方案。在娘家——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他先后组织村干部、“致富能手”等10余人,二上山东、四赴山西实地考察产业,奔赴杨凌聘请专家,前往西安考察市场,最终确立了“多产业试点发展”的思路,种植双孢菇,发展金银花,建设综合产业园。

“那段时间,由书记可把我们‘折腾’惨了,天天开会要方案,逼得十分紧。”韦小虎调侃说,“多亏了他,我们村才能有现在的光景。”

理想变成了现实。2017年10月,彭村以“党支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彭村综合产业园,开始发展双孢菇产业。新建的12个双孢菇大棚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10.5万元,为全村劳动力支付工资近15万元。其中,贫困户工资近7万元。为了促进贫困户增收,2018年由光辉还引导37户贫困户在综合产业园集中栽种了50亩金银花。

“双孢菇产业不仅让村里实现了50余万元的利润,还让村里60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由光辉骄傲地说。

解决了产业难题,由光辉又开始抓建设。两年多来,通过卫生大整治和村级阵地提升改造,彭村村道巷道全部硬化,绿化道路2.1公里,安装路灯120盏,并投资150万元完善了村里的排水设施。另外,由光辉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新建了两个文化广场,建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墙,还建起了村级广播站,并安排专人定时播报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扶贫典型人物故事。

如今的彭村,村子美了,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蒲城党睦派出所及时救助一位摔倒老人

阳光讯(记者杨月锋通讯员董亚娣)近日,蒲城县党睦派出所民警在景区巡逻途中有群众反映:景区湿地公园处有一老人摔倒在地。接...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