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爱心助残永不歇 张温静二十二年倾力儿童康复事业
张温静(右一)和儿子、儿媳及小孙子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教师杨红教听障儿童文文唱儿歌。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韩岩摄
教师刘红梅用自制的乐器模型玩具给孩子们上音乐律动课。
本报记者韩岩31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一位善良的母亲,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把从小因病双耳严重失聪的儿子从无声的世界唤醒,让他与正常的孩子一样上了小学、中学、大学,成家立业。
这位善良的母亲名叫张温静,现任咸阳康复教育学校校长。
20余年来,她怀揣一颗滚烫的心,献身残疾人康复事业,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领域做出了骄人的业绩。她创办的3所非营利性康复教育学校,已成功康复聋儿、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500多名,其中有85%的孩子进入到普小、普幼就读,部分就读中学、大学,康复教育水平领先全国。她先后多次受到省、市残联等机构的表彰奖励,获得“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省残联副理事长贾乃荣对张温静高度评价:“她很有爱心,干事业很执着,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从不抱怨。她不只培养好了自己的孩子、做好了康复教育工作,而且还积极建言献策,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月28日,记者走进咸阳康复教育学校,近距离了解张温静校长为创办残疾儿童康复学校所付出的艰辛,以及她独辟蹊径的办学理念、传承爱心的博大情怀。母爱将儿子从无声世界唤醒20世纪80年代,张温静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在偏远的蒲城县坡底基层单位工作。1988年,张温静的儿子朱江出生7个月时,由于高烧不退用药治疗,由此埋下隐患。孩子1岁2个月,但是整天不说话。张温静和丈夫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儿子被确诊为极重度耳聋。张温静怎么也不相信,健康活泼的儿子竟然就此坠入了无声世界。
面对现实,张温静没有被击垮。她在家人的支持下,拿出所有的积蓄,带着儿子跑遍了北京、上海各大医院求医问药。然而,最终检查结果都相同,儿子朱江属于极重度一级耳聋,双耳听力损失达110分贝,医学界权威人士给这个孩子判了“死刑”,回天乏术。
孩子还不到2岁,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走投无路中,张温静偶然从一位医生那里得知,聋儿戴上助听器通过语言训练是可以康复的,这个信息让她激动不已。为了能让儿子开口说话,她研读了许多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她省吃俭用,给儿子购买了昂贵的助听器,还买了聋儿学说话教材,每天从早到晚上千次地一个音节、一个字地教。她让儿子摸着她的声带,感受每个音节的不同,一遍一遍地学着口型发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春天的一天早晨,她带儿子上街,忽然一辆警车疾驶而过。“车!”儿子边说边用稚嫩的小手指给她看。张温静一下子惊呆了,激动地抱着儿子连声说:“我的儿子会说话了!我的儿子会说话了!”
辛勤耕耘,总会有收获。1994年4月中旬,中国残联康复部调研组一行到咸阳市考察工作时,专程到张温静家里看望了朱江,经现场测试后给予高度评价:“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重度聋儿语训效果最好的,他现在才6岁,将来完全可以回归社会。”康复一个儿童,拯救一个家庭张温静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引来诸多残疾儿童家长登门求助。曾经有位家长,带着一个不到3岁的男孩找上门来,哀求张温静救救孩子。这个孩子虽然戴着助听器,却不会说话。张温静给孩子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会说“爸爸”“妈妈”等一些词语了。孩子的爸爸激动地骑着摩托车把孩子带回村里,逢人就让孩子叫他“爸爸”。
“这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张温静说,面对这些孩子家长期盼的目光,看到残疾孩子天真活泼的脸庞,她的母爱那根弦被深深地触动了。一种使命感让她义无反顾地辞掉公职创办康复学校。
1997年3月,张温静靠着东挪西凑的3万元,申请创办了她的第一所“咸阳市聋儿听力语训部”康复培训学校。“我知道,如果能康复一个残疾儿童,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张温静说出了她当时的内心感受,她的儿子已经康复训练成功了,但是还有那么多残疾儿童,需要通过康复训练让他们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
2003年以来,张温静应当地残联邀请,又先后创建了“宝鸡市启聪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商洛市启聪特需儿童中心”,并将“咸阳市聋儿听力语训部”更名为“咸阳康复教育学校”。让更多残疾儿童快乐成长走进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残联办公楼的咸阳康复教育学校,记者看到,这里教学设施应有尽有,设有康复、心理辅导、一对一辅导等教室。在楼道墙壁上,贴满了卡通画、识字图、脸谱及孩子们的照片。
教室里不时发出琅琅读书声。孩子们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并不胆怯,会主动打招呼。这些大多是2岁至7岁之间患有听障、智障的残疾儿童,竟然也训练得口齿伶俐、吐字清晰。
“从我办康复学校算起,已经走过了22年的特殊教育历程,最初只有我一人单枪匹马,到现在已经聚集了56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她们愿与我同甘共苦,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张温静动情地说。每年,学校都会花很多的经费培训教师团队,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听觉言语专家、音乐治疗大师来讲课。学校还会经常联系公益团队、爱心人士组织一些社会活动,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懂得尊重,融入生活。
贾老师今年68岁了,她在这个团队已经有18年了,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据她介绍,这类民办康复学校属于非营利性质,招收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免费的,由国家按救助标准给学校补贴;另一部分学生收费也很低,最初每月只收一二百元,现在也就1000多元,包括每天的伙食费。再就是靠爱心人士和一些企业的捐助,主要用于培训教师和购置教学器材。她还说:“我们员工和教师的工资都很低,老员工每月能发3000元,新员工每月也就2000元左右。”
“这个工资待遇能留住员工吗?”对于记者的疑问,年轻女教师魏荣娟说出了她的心里话:“我也想过跳槽,但最终留了下来,是张校长的爱心感动了我。我在这里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特教技能。每当我教会一个孩子开口说话,能和正常孩子一同上学,心里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让我更有爱、更有自信了。”
魏荣娟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她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快10年了。她对张温静校长20余年的助残情怀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她说:“教会一个听障孩子开口说话已经不易,更难的是要有张校长那样的耐心和坚守,要像她一样传递爱心,无私奉献。”
大爱无言,大爱无疆。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生而不幸的残疾儿童才会笑得灿烂,活得幸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西安5月22日电】(记者李浩)走进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将军陵园,肃穆庄严,迎面斜坡上镶嵌着“千古功臣”...
蒲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