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翥仪:仪祉农校的创办者
□连青
创办于1939年的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是以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省级重点普通中等农业学校,在参与创办该学校的人中,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李仪祉先生的族妹李翥仪。
李翥仪(1898—1948年),陕西省立女子中学首任校长。陕西省蒲城县孙镇南原头村人。幼年随父李思忠到四川成都。1920年她以高分成绩被北京女师大录取。1924年毕业,遵父命回陕西,在陕西省立西安女子师范学校教授数学。1926年因刘镇华围困西安日久,学校一时难于复课,便受聘于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兼教数学、物理。后因避军阀纠缠,先后去巴县女子中学和重庆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8年,李翥仪随族兄李仪祉离川充当秘书。后任天津《大公报》儿童副刊编辑,兼任河北女子师范学校理化教师。
1933年,35岁的李翥仪与留美农业专家刘雨若结婚,此时,刘雨若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刘雨若与李结婚不久即去世,他们没有生育子女。刘雨若去世后,李翥仪独自将刘雨若的三个儿女抚育成人。
1934年李翥仪应时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的祖兄李仪祉邀请,回陕任教。当时陕西省立女子中学正在筹办中,遂被推荐为该校校长。李翥仪不负众望,勤奋工作,使省立西安女中于1936年秋开学,得到杨虎城将军和教育界人士的赞赏。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学联组织学生去临潼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她深恐学生受饥挨冻,于是组织教师员工买好烧饼、咸菜,打点好被褥大衣,派人用汽车送去。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翥仪又组织师生下乡抗日宣传,去医院看护伤病战士,排演文艺节目,担任主演进行募捐,为伤病员募集寒衣。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女中一些学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人奔赴延安学习,参加革命。1939年,西安女中被迫停办,李翥仪去四川崇宁女子职业中学任教。
1938年春,族兄李仪祉病逝。为了纪念李仪祉在陕西治水的功绩,李仪祉的同学、同事和友好于右任、杜斌丞、田伯荫等提倡创办一所以仪祉命名的学校,培养中级农业技术和水利人才,以适应陕西农村建设的需要。于是,在西安成立了“仪祉农业学校”筹备委员会,由杜斌丞任董事长,田伯荫主持常务,李翥仪被推选为校长。当时还在四川任教的翥仪,得知被任命的消息,带着10岁的小女,辞别了年迈的母亲,翻越巴山秦岭,回到西安。
为筹办仪祉农业学校,李翥仪奔走于西安、三原、泾阳、高陵、咸阳等地,进出附近各农场、试验站以及省府有关厅、局和泾惠渠管理部门。她登门拜访社会名流,宣传创办仪祉农校的意义和目的,呼呈各界给予支持,并募捐办学经费和物资。经过繁忙的办校筹备工作,1941年春仪祉农校开始招生,首先招收农科春季生一班(33级)。同年秋,又招收农科秋季生一班(34级)。
1943年秋,李翥仪敦请南京政府水利部批准,拨发经费,为该部办水利班(公费生),招收水利科秋季生(36级)一班,又增设一个初中班。为了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并解决学生的部分经费困难,李翥仪把学校农场的部分土地划分给学生,组织学生课余劳动,学校提供牲口、种子。如两个学生种一亩棉花,可收100多斤皮棉,当时可换小麦900斤,贫苦学生的经费困难可得以补助。同时学校还种菜、养猪,改善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在李翥仪的精心领导下,仪祉农业学校办得颇有起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仪祉农校”改名为“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
李翥仪生活俭朴,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办学上。学校开办初期,没有工友,她自己打铃,有时让小女帮忙,全是义务劳动。她爱学生如儿女,学生有了病,一时不能好转,她就把学生接到自己屋子里,亲自看护。她还拿出自已的工资帮助贫寒的学生,学生称呼她是“校长妈妈”,社会人士称她为“女教育家”。李翥仪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1948年病逝。(B)(13)
新闻推荐
送我们回家的“不回家的地铁人” 坚守岗位让乘客放心 却缺席孩子出生时刻
缺席儿子的降临时刻、给孩子的礼物让家人捎回……除夕守岁,对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西安地铁调度人来说,不过是365个日日...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