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2018年群众文化活动综述

渭南日报 2019-01-28 09:26 大字

文化芬芳沁心田

——市文化艺术中心2018年群众文化活动综述

记者崔晓怡

这里是群众文化艺术的殿堂,把文化的种子撒播开来,让艺术的花朵散射芬芳。

刚刚过去的2018年,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精心指导下,秉承“忠诚文化服务人民”的理念,立足本职,担当作为,不断壮大群众社团组织,全面加强公益性艺术培训,积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繁荣渭南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成果的进程中,走过了又一个春华秋实。

回首这一年,累计40个群众文化志愿者团队1600余人登记入册;239场“四进零距”演出走向基层;197个各类公益性培训班8万人次学员受益;场馆免费安全开放2800余小时,10万人次群众徜徉其中……公共文化的阳光在中心全体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奉献中变得更加绚烂。

当好“娘家人”

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热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寄情于文化活动。走在渭南城区的街头,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群众自发组成的跳广场舞队、秦腔自乐班和合唱团热闹非凡。这种热情源自于群众对文化的热爱,源自于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引导。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市文化艺术中心主动走进各群众社团,经过团队规模、活动质量等详细摸底,对相对成熟的团体建档立册,组成文化志愿者团队,并在团队管理、技艺指导、组织活动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质,让群众有了归属感,亲切地称其为“娘家人”。

以公共文化“四进零距”演出品牌为载体,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组织群体参与演出,既为群众团队提供展示和提升技艺的舞台,又为广大市民奉上文化惠民的大餐。2018年间,围绕“我们的节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心指导编排一系列高质量的节目,将群众文化志愿者团队“送”上各种舞台,丰富多彩的演出让观者和演者双重受益。

在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脱贫攻坚中,群众文化志愿者团队前往临渭区故市镇春光村、蒲城县荆姚镇樊家村等地开展扶志演出,用文化艺术的形式颂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有了“娘家人”的关爱,群众文化团队逐步从业余走向专业。爱乐艺术团编排演出的鼓舞《盛世欢歌》、满天红艺术团的秧歌剧《农家乐》、开心秦腔团的折子戏《探窑》等作品都有较高水准,把传统剧目与新时代新文化的元素融为一体,深受群众的喜爱。一些团队的节目受邀参加省内外演出和比赛,并载誉而归。

如今,中心搭舞台,社团做主力,群众当主体,参与、参演、参赛已成为渭南群众文化生活的常态。以文载道,以文育人,群众的精神风貌变好了,城市的文明风尚形成了,歌舞戏曲不仅仅是愉悦心情,更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源头活水。

当好“传授者”

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更加规范

“只要100元注册费,就可以免费上一学期的古琴课,真的是太实惠了。”提起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培训课,家住城区百合园小区的王女士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字。

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是市文化艺术中心承担的主要职能之一。2016年渭南市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验收后,开办了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将公益性培训工作不断推进。2018年,被定为培训学校的“规范提高”年。

规范提高从内部管理入手,一年来,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工作纪律,分工更明晰,责任更明确,奖惩更严明,教职员工在规范执行中锤炼出好作风。同时建立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大家常常交流意见、推广经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培训模式上规范提高,以“常规培训+专题讲座+短期集训”为主要培训模式,设有周内班、周末班及晚班,实行错时、延时服务,从而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时段的人群对培训的需求。一年来,学校设置了春季、秋季两个常规培训班190个,举办《新时期机关女性公务形象设计》《全市文化干部技能大赛集训》等专题讲座4期,开展暑假阳光美育少儿短期集训1期共7个班,全年累计授课时间9个月,培训学员近8万人次。

在强化教学成果上下工夫,在每期培训末,组织展演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书画展、文艺节目专场演出、表彰等形式,让“教”与“学”相互促进,让学员在交流学习中获取更大进步。

依托现有社会培训机构,这一年,市文化艺术中心创新建设“首批阳光美育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对6家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进行授牌,扩大了影响力,让社会了解学校,让群众认知学校,进一步扩大了公益性文化培训的覆盖面。

走进学校,琴棋书画样样都有,男女老少乐享其中。以文化艺术陶冶情操,群众在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当好“服务员”

免费开放服务更加周到

只有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市文化艺术中心浓厚的人文气息才能感染人、滋养人。以此为目的,2018年,中心的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持续推进,全年免费开放场馆近2800小时,接待群众10万余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方面,依托中心专业化的场馆建设,坚持“全时服务”原则,根据群众需求,合理开放场馆,认真登记台账,安排专职人员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等工作,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优质有序的活动场地。

另一方面,拓展提升大众书吧、图书阅览、资料室的功能,扩大书刊存量,增加阅读种类,通过免费开放,让群众徜徉知识海洋。去年一年,共收集整理书刊3000余册,并录入电子档案,收发杂志报刊2000余份,接待读者6500多人次,同比2017年增加35%。中心还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开展“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渭南”捐赠书刊活动,收到文学类、少儿类、健康类等书籍410本。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但每每置身于此地,我便能感受到它的庄严和肃穆,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市民谭先生说,这是他经常来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切实感受。也正因为如此,公共文化的魅力和作用才真正得到彰显。

人文兴,则城兴;人文悦,则城美。当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等中心工作,正在引领渭南经济社会发展阔步向前。翻开2019年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试卷”,让更多群众沐浴着文化的阳光载歌载舞,在欢声笑语中诠释人生真善美,依然是重中之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让百姓感受到“文化惠民”福利的同时,也必然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新时代渭南追赶超越助力加油。

新闻推荐

快乐过腊八

1月10日,传统节日腊八到来,陈庄镇付窝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腊八”的习俗与快乐。在欢乐的儿歌...

蒲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