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方位,合作社让农民乐开怀

陕西日报 2018-12-27 07:03 大字

本报记者齐卉

11月27日,记者在蒲城县桥陵镇东场村看到,一串串橘红色的柿子被村民们挂了起来,像艺术墙似的,在萧瑟的冬日里颇为耀眼。

“今年从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取了80万元,收了周边几个县共15万公斤柿子,再有一个月柿饼就上市了,一个人净赚1.5万元没问题!”每年入冬后,正是制作柿饼的季节。东场村村民程积来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看准了柿饼行情不错,他和其他49个村民打算一起发展柿饼产业,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资金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仅柿饼一项,今年就能有个不错的收入。“在这个合作社当社员,啥心都不操,踏实得很。”程积来说。程积来说的踏实感,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714位社员都有深深的体会。

生产合作,社员乐当“甩手掌柜”

蒲城县桥陵镇东山村地处旱塬,降雨量少,小麦产量低,村民们普遍收入不高。加入三农乐粮食合作社后,自然条件虽然没有变化,但村民收入却实实在在提高了。

“我把15亩土地全部托管了,从耕种到施肥到收割,全程不用我操心。”东山村村民张治顺说,合作社的生产合作,给社员们大大节省了时间,由于科学务农,产量增加,每亩能增收100元左右。

合作社成立了拥有20多台农机的服务队,全程为社员服务,让社员省钱又省力。今年,合作社首次购进了220吨有机肥,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给社员。合作社还大力实施土地深松项目,为当地的农业种植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几年来,小麦亩产连年增长,从往年的200公斤增长到如今350公斤左右。

“生产合作就是通过创新生产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散、弱’的格局得到扭转。”合作社理事长张录民说。

供销合作,社员增添致富渠道

农产品如何抵达消费者餐桌,离不开流通环节。要让好产品有好销路就必须引进新品种,创品牌,闯出路。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加大试验田的建设,在引进黑小麦的基础上,尝试其他的小麦新品种;引进的“商麦”,今年亩产高达350公斤。

不仅如此,合作社实施的“合作社+粮食银行+社员”的模式,让更多社员种粮、卖粮更安心:社员可将余粮免费存入合作社,领取粮食存储证;凭粮食存储证不但可换取面粉,还可以在粮食价位高时卖粮。此举,省去了村民们多年来家庭式存粮的麻烦。

为了闯出路,合作社一方面依托蒲城特产“椽头模”“棒棒馍”“石子馍”,向加工企业进军;另一方面,合作社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牌化。合作社主推的全麦面粉“亚亚”牌,由于面粉质量过硬,蒸出来的馒头有着清新的麦香味,供不应求。每到过年,日产40吨的面粉在当日都被销售一空。

“连续三年,合作社社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1.2万元。我们还对白水县、兴平市等多个大型豆制品加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明年,合作社可能会成立豆制品加工厂,给社员再添新收入。”张录民说。

信用合作,社员发展产业不差钱

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在社员之间开展信用合作,有效破解了农民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

“不需要任何抵押物,我申请到了3万元互助资金,发展大棚香椿。”11月27日,蒲城县金光村村民李建军告诉记者,借款容易了,产业发展速度就快了。在合作社,当日申请借款,当日就可拿到现款。

“信用合作解决了农民发展产业或者扩大再生产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张录民说,现在通过信用合作,农户无须抵押就能申请贷款,生产资金有了保障。

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坚持“社员封闭性、吸股不吸储、分红不付息、风险可掌控”的原则开展信用合作。截至目前,三农乐粮食专业合作社在当地银行存入风险准备金150万元,累计滚动使用互助资金4000余万元,受益农户2000多户(次)。

新闻推荐

发展香菇产业 带动群众致富 蒲城县打造渭北最大香菇产业园

本报讯(记者乔刚通讯员薛芳)12月18日上午,“奋进新时代聚焦‘次核心’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采访团走进蒲城...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