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党委+”项目让脱贫更有保障

陕西日报 2018-05-27 07:39 大字

  本报记者 由文光 通讯员 徐蕊

  5月23日,蒲城县高阳镇南加禄村贫困群众王增虎正在“党委+”项目的食用菌产业园里焊接摆放食用菌的架子。去年产业园一期工程中,包括务工工资和分红,王增虎共收入1.4万多元。

  “镇上实施的‘党委+’项目是食用菌产业园,如今一期工程100亩已经全部建成,以种植香菇和蘑菇为主。目前有两座大棚已经见效,每座棚收入约两万元。一期工程带动贫困户40多户。”高阳镇党委书记刘少华说。

  据介绍,“党委+产业基地+”产业扶贫新形式的推广实施,不仅充分发挥了蒲城县各镇党委引领脱贫攻坚、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作用,打造了一支复合型的基层组织队伍,而且能从根本上保障贫困群众增收,解决村级经济发展问题。

  去年,蒲城县创新提出了“村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产业扶贫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一产业扶贫效果,蒲城今年确立了以区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方向,以规范提升“村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为抓手,以创新发展市场需求大、群众参与度高的产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全面实施“党委+产业基地+”扶贫项目。 

  “党委+产业基地+”扶贫项目由蒲城县各镇党委结合镇域产业基础、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村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项目情况等,确定扶贫产业项目示范点,采取“强村带弱村”的形式,成立联村党委,发挥“强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熟运营的优势,帮带“弱村”规避生产风险、融入产业链条,实现稳定运营、发展壮大。这不仅充分调动了镇级和村级党组织推动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蒲城县实施的“党委+产业基地+”扶贫项目产权归镇辖区村集体所有,由镇三资办进行监督管理。镇党委结合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情况,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8%的保底收益,确定“党委+产业基地+”带村联户。所带动的村优先保障“党支部+”产业发展效益不明显的村、2018年拟退出贫困行列的村;所带动的贫困户优先确定2018年拟退出贫困行列的户、易地搬迁户及自主发展能力较差的户。

  蒲城县目前已编制完成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方案,策划包装了总投资3.02亿元的产业项目。其中全县确定的10个“党委+产业基地+”项目点,每个点财政投资500万元,至少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500万元以上。

  “党委+产业基地+”在产业选择上,蒲城县立足“蒲城酥梨”“蒲城西甜瓜”等传统优势产业,结合各镇辖区奶山羊、金银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量身打造,并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和规模,确保实现全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各镇依托辖区内已成熟并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企业、公司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县财政投资500万元,由县供销联社牵头,实施农资统供统销,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支出,增加群众收益。通过开发APP销售平台,县上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促进特色产业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目前,蒲城县10个“党委+产业基地+”项目点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所有产业项目将全部建成,9月底前可取得实效,可为产业发展效益不明显的村每村每年至少分红5万元,为自主发展能力差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

新闻推荐

特兴镇 全力为企业服好务

本报讯(易斌)近年来,龙马潭区特兴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先后引进了泸州三禾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泸州市荣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