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院门竹笋包子铺

西安晚报 2018-05-27 05:21 大字

□王进升

民国时期,南院门是西安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饮食行业有名的小饭馆也比较多,其中南院门东头路北拐角,有一间中式二层门面房的蒲城竹笋包子馆,我印象深刻。

这家竹笋包子馆是蒲城县党木镇老乡开的,老板叫朱红印,大多数人都称其朱家竹笋包子铺。我那时在南院门的西京国货公司上班,就和同事们经常去吃这家的包子,闲聊时听过朱老板介绍包子的制作过程。包子皮的面来自西安市北关福豫面粉厂,用碱面发酵,不用增白粉等添加剂。做包子馅用的蔬菜要选最好的,特别是竹笋,要短小、鲜嫩,还有韭菜、蒜苗等,都用最新鲜的。蔬菜洗好、切好后,放入胡椒、茴香等调料,再加入少量香油,搅拌均匀,这样就可以正式包包子了。包好的包子,放入蒸笼内,在蒸笼的底层放一个瓷碗,将松香末放入点燃,再盖好笼盖,这样蒸出来的包子比较白。记得当时的包子有三种:竹笋包子每个一毛钱;大肉包子每个一毛钱;地软韭菜包子每个八分钱。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这种家常口味、价格不高的包子很受老百姓欢迎,所以吃的人比较多,生意很兴隆。

1955年秋冬季,西安市工商业公私合营后,朱家竹笋包子铺并入到了西安市饮食行业系统,老板和店员等被分配到饮食系统单位工作了。

新闻推荐

蒲城县医院巧用拦截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本报讯(通讯员郭育鹏刘水娟)日前,蒲城县医院成功使用结石拦截器,完成一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