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变脸演员张盼:揭秘说变就变的奥妙

汉中日报 2017-09-29 18:25 大字

张盼讲解着变脸头盔。

本报记者 何大龙 文/图 脑壳一转、瞬息之间、接连变换的“变脸”,总会在急如风、快如电的表演中,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勾起人们探究其中的好奇心。为释疑答惑,9月26日,记者特意采访了学习、表演变脸绝技已数年之久的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演员张盼。

因失业结缘变脸

“2008年5·12地震后,我们秦剧团的房屋成了危房,只能停业。因此,我成了一名待业青年。而上天在关闭这扇门的同时,又无意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变脸。”9月26日,受访的张盼说,秦腔武生出身的自己走上“变脸”之路,既出自喜欢,也缘于偶然。

据了解,现年28岁,生长于渭南市蒲城县的张盼自幼喜欢秦腔。小时候,村子里只要唱戏,他都会拿起小板凳和父亲一道去看。渐渐地,在耳濡目染中,他摸索着敲打起了戏曲伴奏用的板鼓,学着秦腔艺人的腔调唱练起了秦腔,并萌生了登上舞台的想法。13岁那年,在亲友和一些秦腔艺人的建议、鼓励下,他顺利地考入了渭南市艺术学校,主攻武生。而空翻时,上去一个蛋、下来一条线;倒立时,双腿须绷直,时辰不到不能动;下腰时,双手双脚均要触地的严格标准,及走场、跑场、劈叉、压腿、飞腿、璇子、架子功等基本功训练,也让他在吃尽苦头的同时,于无意间打牢了日后学习变脸的基础。

2007年,从艺校毕业的张盼进入汉中市天汉秦剧团,成为一名实习演员。当时,抛去伙食费,他每月只有240元的收入,但能有舞台表演,能听见观众的掌声,仍令其感到满足与欣慰。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的5·12地震,使得市天汉秦剧团位于市区西关的房屋严重受损,无法继续演出。自此,成为无业游民的张盼,不得不干起了保安、婚庆舞蹈表演等职业。而恰在此时,一次出现于婚庆现场的变脸表演,让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学到这项变化多端、神气活现的绝技。

两次拜师学绝技

自首次看到变脸表演后,张盼食不觉味、寝不能寐,不停地琢磨着其中的奥妙,但收获甚微。于是,2010年,他通过四处打听、网上查询,拜了老师学习变脸绝技。经过一周的学习,他依据自己的身材、脸型,制作了变脸生涯中的首套演出服装,并达到了一次变9张脸的水平。

然而出于服装颜色单一,变脸张数、手法少,速度不够快,表演不够洒脱等方面的考虑,不满足现状的他又走进了变脸学校,进一步提升技能。因为有戏曲表演基础,他绕开了前期训练,经测身量、做服装、跑定位、做动作、学变脸,较快地就掌握了单变10张脸、左右开弓变、空手变脸(在不遮面的情况下变脸)、互动变(表演时到观众身边变)、回脸(现出本脸后继续变脸)等技艺。

“现在变脸绝技,早已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桎梏。然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张盼说,现在他已经表演过数百场变脸,尝试过将变脸融入到傩面舞之中,也想着能将变脸与吐火、甩袖、戏曲打斗等串在一起,但伴奏音乐的融合、人员的调配等多个问题仍待解决。

揭秘变脸奥妙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变脸的奥妙倒底何在呢?对此,张盼边指着变脸头盔、变脸抖篷等演出道具,边带有保守地对记者介绍——

变脸的手法及原理,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视剧情需要而定。整个脸都变,要将油彩涂于额或眉毛上,若只变下半部脸,油彩要涂在脸或鼻子上,如只变某一个局部,油彩则只需涂在要变的位置,变时一抹即可;“吹脸”,只适合于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粉末状的化妆品。表演时,在舞台上摆一个很小的粉末盒子,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便立即变成了另一种颜色的脸;“扯脸”,就是事先将每张脸谱系上一把丝线,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饰下,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另外,变脸演员所穿戴的帽子、脖套、上衣、斗篷,也都暗藏“玄机”,但究竟有什么作用,作为观众的你不妨发挥想象,猜度猜度。

新闻推荐

查问题提建议添动力

——省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脱贫攻坚手记 通讯员耿宏民高凡本报记者范粉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拥有湛蓝的天空、清爽的空气、舒适的居住、贴心的保障和幸福的生活,是渭南人民最期待的...

蒲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