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伏家村集体经济发力设施农业先行
本报记者 任晓彤 姚二曼
3月29日下午,记者采访路过临渭区官道镇伏家村,村子东北边一片规模不小的白色大棚在绿色麦田的包围中分外显眼。“这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产业——官道镇伏家村设施蔬菜基地,有100多亩大棚,已经种了一茬菜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个零花钱。”正在给大棚覆膜的村民刘崇强告诉记者。
伏家村位于官道镇政府西4公里处,共有耕地3408亩,以种植苗木、大棚蔬菜、黄花菜、花椒为主。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2021年初,伏家村依托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打造设施瓜菜示范园,流转土地100余亩,以“公司+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基地”模式建设设施蔬菜基地,种植茄子、辣椒、西兰花等时令蔬菜。
“我们这块是粮食主产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年龄大的就守着家里的地和孙子生活在一起。”伏家村一组组长王建奎当了30多年村干部,他说这个设施蔬菜基地是村上第一个集体经济产业。采访当日,基地门口的路边正在进行绿化,王建奎就守在这里,帮着浇浇树,偶尔扶起被水冲倒的树苗,“没事就到这里转转,看看棚里温度合适不合适,菜苗长得咋样?基地让村里的妇女和老人有了就近挣钱的机会,可得弄好了。”他一边忙手头的活一边说。
64岁的王麦侠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她一直在家带孙子。伏家村设施蔬菜基地建成后,王麦侠成了一名不用天天上班的“产业工人”。“栽菜苗、除草、摘菜都需要人,我就常去打工。一小时能挣8元钱,也不影响管娃做饭照顾家,给娃们也能减轻些负担,真好。”王麦侠笑得一脸幸福。
伏家村设施蔬菜基地去年已经试种了一茬蔬菜,当年5月已见收益,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3万元,吸纳了周边60余名劳动力务工,辐射带动周边80户群众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人均增收7000元。
据伏家村设施蔬菜基地负责人梁小彬介绍,今年除了试着发展羊肚菌和“妮娜皇后”葡萄外,主要种有松花(有机菜花)、茄子、辣椒等时令蔬菜。目前聘请了技术员及5名管理人员在基地务工,在栽菜苗、摘菜等重要时间节点,每天需要劳动力100余人。在蔬菜基地经营管理中,梁小彬特别谨慎,“这就像村里的试验田一样,效益好了才能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有重要意义。”他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永森记者周海燕)4月8日,记者从建行渭南分行获悉,一季度,该行向9家大中型企业投放贷款7亿多元,向1400余家中小微...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