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弯路后更知科学种植是根本 铁王村人的猕猴桃种植经

渭南日报 2022-04-09 00:44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雪妮 任晓彤

4月初,正午的阳光已经有些炎热。临渭区三张镇铁王村的王宏吉刚在自家新发展的3亩猕猴桃园里夯完杆,又跑到离新园子不远处的老园子里,用长满老茧的手摸着嫁接后长势越来越好的新枝,脸上尽是喜悦。

2009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王宏吉带着群众到周至考察后,就和同村的王战良先行建起了猕猴桃园,想给群众蹚出条致富的路子。

2013年,王宏吉的1.5亩猕猴桃初挂果,1500斤果子卖出了一斤8元钱的好价格,他心里乐开了花,看来猕猴桃这个产业选对了。群众看到王宏吉家的猕猴桃效益这么好,也开始摩拳擦掌。于是村上因势利导,鼓励群众将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铁王村也逐渐成了临渭区的猕猴桃产业大村。

可一没经验,二没太多时间管理,2016年,王宏吉的园子刚进入盛果期就出现了早衰问题,叶子大面积发黄、枝条不长,时间不长就接近毁园。

周至甚至紧邻的临潼猕猴桃产业都发展得好,为啥咱这出这么大的问题?王宏吉感觉这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肯定是管理上出了岔子。“已经发展了这么多,真的毁园了不光是自己的损失,更会让群众的产业热情一下子被浇灭。”王宏吉不敢有丝毫懈怠,立马找来市科协的农业专家,对园子进行全方位“问诊”。

“这树栽得太深,而且刚挂果时你心太沉,留的果子太多把树累着了,再加上不恰当施肥用药,土壤板结严重,这对猕猴桃来说是致命的,要想救这片园子,还得从养土开始。”农业专家开出了“药方”。

“你说咋弄就咋弄,只要把问题找出来,把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就行。”王宏吉给了专家最大的自由度,他也严格按照“药方”开始管理,基本拒绝传统化肥,而是选用生物性有机肥养土养根,并在园子自然生草疏松土壤增加有机质……

慢慢地,王宏吉发现园子里黄叶子少了,偶尔又发出新枝条了……王宏吉心定了下来,更加科学地呵护着这片猕猴桃试验田。没想到两年后,差点毁园的猕猴桃园竟然愈发郁郁葱葱,“一年至少能产4000多斤的优质果子,去年市场上翠香猕猴桃均价4元,我的卖到了4.5元,每天都有三五个客商到园子里争着预订。”王宏吉像夸自己儿孙一样语气中充满骄傲。

卸任村上的职务后,年过七旬的王宏吉精心打理老果园的同时,又发展了3亩新园。“苗子栽下去已经第二年了,今年开春我又把树上面剪掉了,还是要把根养得壮壮的,将来才能有更好的收成。三年后你再来看,这片园子绝对是村上的示范园之一。”王宏吉信心满满地向记者发出邀请。

而在通往铁王村的主干道东边,六十多岁的张芳珍正在园子里转悠。“去年把猕猴桃卖了后就拉枝施肥修剪,现在地里基本没啥大活了,但还是爱到地里转转,你看我这树势多旺。”她压下一棵树枝有些炫耀地给记者看。

张芳珍家有8亩耕地,2016年,看到村里不少人栽种猕猴桃赚了钱,她也买来当时价位不低的适生猕猴桃苗子,一下子就建起了5亩猕猴桃园。苗子栽下去了,前几年树也不大也不挂果,于是张芳珍在园子里的空地上种上菜,“那么宽的树行子,白白空着不如种上菜产生点效益。”

在她精细管理下,韭菜等蔬菜长势喜人,也给家里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可眼看着猕猴桃该挂果了,树上却频频长胶,叶子也慢慢变黄,这下张芳珍有些慌了。

恰在此时,包联该村的市科协农业专家到村上进行猕猴桃管理讲座,张芳珍半路就将专家截到了自家园子里。“你这树是严重的溃疡病,再不敢给地里大量用传统化肥了,菜更不能种了,你看土壤都板结成啥了,先给园子生上草吧。”专家给出了诊断结果。

果园生草?草不会把养分全抢了啊?虽然心里还有顾虑,但看着树势一天天弱下来,张芳珍也顾不上太多了,“试试看吧!”没想到这样精心管理了半年,她惊喜地看到猕猴桃树慢慢发生了变化,流胶的地方慢慢在愈合,树叶变得油绿,站在路上往地里一看,竟然感觉园子比以前生机勃勃了许多。

这下张芳珍彻底信服了,“光下蛮劲不行,科学管理才是根本。”以前别人说配方施肥她总感觉胡说呢,种地咋能那么精准。现在园子里缺磷补磷,缺氮补氮,张芳珍成了配方施肥的践行者,“大化肥一年到头几乎不用,有机肥针对性用就行了,关键是要把土壤养好,没有好土种啥都白搭。”

因为科学种植猕猴桃,张芳珍园子里产的猕猴桃果型好色泽好,每年卖的价位都比市场价高一些。“我家6口人,一年开销不小,但这几亩园子基本就够日常使用了,儿子打工挣的钱才能攒下办大事。”她笑着对记者说。

铁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民也是村上的猕猴桃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该村1200多亩耕地,猕猴桃面积已达850多亩。“村民这几年对科学种植、生态化种植很认可,也在管理中认真践行,所以我们村产的猕猴桃品质很好,销售从来没愁过。刚刚过去的2021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余元,猕猴桃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增收果。”但王宏民坦言,“守着猕猴桃园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多,老年劳动力不光从体力上差些,管理和销售理念转变肯定也不如年轻人。如果年轻劳动力再多些,在销售上多用些新方法,种猕猴桃肯定会更挣钱。”他如是说。

新闻推荐

渭南·书享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

本报讯(记者吕佳马周宁)3月31日晚,渭南·书享荟读书分享活动在渭南城区信达广场城市书房举办,5位书友先后进行了分享交流。...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