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6日开幕 市长陈晓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通过实打实的民生实事 串起群众生活“幸福链”
3月26日,渭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长陈晓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摄
3月26日,渭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渭南市委书记王琳主持。渭南市市长陈晓勇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1年渭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陕西省平均水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未来五年,渭南将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今年要实施粮食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提升、工业提质扩量、绿色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提质、区域开放融合、民生福祉增进、政府效能提升八大工程。
经济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跃居全省第一方阵
陈晓勇代表渭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表示,本届政府自2016年选举产生以来,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21年,渭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87.2亿元,增长8.2%,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取得近30年来最好位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772元和15184元,增长7%和1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4亿元,增长25.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渭南全市锚定目标扩内需、稳增长。倾力抓项目,到位资金突破1500亿元。全力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亿元。大力促消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列入国家试点,中消协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
聚力聚焦调结构、促转型,在提质增效中推进产业升级。突出工业倍增,上若泰基、麦克罗等30个新增产能项目竣工投产,开沃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美邦制药挂牌上市,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户。工业产值连续10个月保持在2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跃居全省第一方阵。
夯实农业基础,“渭麦9号”通过国审、夏粮生产取得全省“四项第一”,生猪、奶山羊存栏全省首位。加快服务业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4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2∶37.3∶43.5,工业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2.3万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平均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个工作日。渭南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成效明显,秦创原农业创新谷启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1.7%。
倾心倾情惠民生、增福祉,在践行宗旨中创造美好生活。1.45万户因灾脱贫不稳定户“三保障”风险全部消除,2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得到改善,187个乡村振兴项目加快建设。
城镇新增就业5.3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1%以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年度测评,再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改造老旧小区84个,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韦罗高速顺利复工,渭南科技馆建成开馆,桥涧峪水库引水入城项目竣工投用。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精彩圆满举办。
“双减”政策有效落实,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使用。市人民医院、第六医院开工建设,市中心医院二期建成运营。新增养老床位1031张,千人床位率达到34‰。新建城市书房12个。
今年实施民生福祉增进等八大工程
让百姓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陈晓勇在报告中表示,今后五年,渭南将以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为总目标,围绕实现“九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取得经济实力更强、城乡格局更优、生态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等方面的新突破。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
要实施粮食安全保障、乡村振兴提升、工业提质扩量、绿色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提质、区域开放融合、民生福祉增进、政府效能提升等八大工程。
其中,要坚持人民立场,聚焦“急难愁盼”,用真心、下真功,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
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控措施,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推进基层发热门诊建设,强化流调队伍、集中隔离点和防疫物资储备,健全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医疗诊治全流程防控链条。强化社区和农村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成果,确保国家森林城市高分通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成功创建。深化“三四五”行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覆盖。开展城市“双修”,启动连霍高速城区段改造,建设主城区雨污水管网10公里。狠抓市容市貌提升三年行动,改造公共服务设施30处,建设街头绿地公园13处,新建停车位350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聚焦“关键小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完善灵活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落实城乡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政策,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大三次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深化教育“三名+”,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医技楼和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优化“一老一小”服务能力供给,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每年办好“十大精品赛事”。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直面民生“热点”,紧抓民生“短板”。”陈晓勇表示,要通过一件件实打实的民生实事,串起群众生活的“幸福链”,让渭南百姓的日子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新闻推荐
王琳男,汉族,1970年2月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共党员,当选为渭南市委书记。陈晓勇男,汉族,1971年7月生,研究生,法律硕士,中共党员,当...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