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一路芳华 奋楫扬帆再启新篇——奋进中的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通讯员 李辉 本报记者 马辛
2011年,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十年间,它于风云变幻的文化浪潮里中流击水,在革故鼎新的改革之路上砥砺前行,传递出生机勃勃的“文化之韵”,迸发出雄奇瑰丽的“文化之声”,飞扬起气象万千的“文化之魂”。
如今,十年前的那颗种子,已经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并将它的基因融入到亘古绵延的关中文脉中,荫庇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新春文化大庙会让群众感受浓浓年味
积跬步之恒 内外兼修焕新颜
在迈向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过程中,渭南亟须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群众文化机构;渭南人民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亟须一方寄托精神家园的净土。
2011年,按照中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原渭南市群众艺术馆、市艺术研究所和市文艺辅导队三所事业单位整合,组建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之初,市文化艺术中心偏居民主南路旧址,条件简陋,场馆局限,设施陈旧。
如何破局,如何发展?唯有改革,唯有创新。
一番筹谋之后,以“进园区、进社区、进广场、进乡村”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四进零距”工程拉开了序幕,这成为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强势文化品牌的滥觞。
创新模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2014年9月,“渭南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渭南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自此,市文化艺术中心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劈波斩浪,追赶超越,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赫赫气韵。
2016年4月,市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全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成立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理事会。
2017年、2021年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市群众艺术馆)在全国第四次、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全国一级馆”。
2019年11月8日,市文化艺术中心顺利完成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工作。新一届理事会结构合理、优势明显,为渭南市公共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专业培训提升广大市民艺术修养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影响,市文化艺术中心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开设了“渭南有艺十分有约”百集网络微课,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宅”生活期间的文化需求。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十年来,市文化艺术中心追梦的脚步不曾停歇,最终迎来了历史性蝶变。
创特色活动 文化服务润民心
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自成立以来,市文化艺术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多姿多彩、别开生面的群众文化活动,赢得了市民纷纷点赞。
持续推进“四进零距”工程,打造“没有围墙的群众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该活动每年为基层群众送去精彩的文艺演出120场次,直接惠及群众10万人;开展“新春义墨进万家”“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塑造公共文化服务IP。
文化沙龙讲好渭南故事凝聚向上力量
在“走出去”之余,市文化艺术中心还积极发挥自身馆场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勠力打造全新的文化阵地。
2015年,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成立,从少年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声乐美术到形体走秀,实现了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全覆盖”。截至目前,该学校累计培训人才近10万人次,为全市文化艺术普及作出了贡献。
2016年3月,市文化艺术中心馆中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开馆,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群众41.5万人次;同年10月,市文化艺术中心倾心打造的陕西省首个系列文化沙龙《故事渭南》开讲,目前已开办37场次,累计5000余人到场聆听。
新春义墨进万家彰显志愿风采
2018年间,该中心围绕“我们的节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心指导编排一系列高质量的节目,将群众文化志愿者团队“送”上各种舞台。
同时,市文化艺术中心还推出了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全面错时延时开放非遗展示传习馆、群众文学艺术培训、阅览室、书吧、馆藏书画展、李兆顺美术体验馆等,为各类展赛免费提供场地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的成果,成为渭南市文化惠民的生动注脚。
建一流队伍 内部管理提效能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是群众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是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关键。”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旺山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市文化艺术中心牢牢掌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不二法门,坚持以党建促管理、以管理带队伍、以队伍兴事业,为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全市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文化艺术中心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微课堂等形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始终确保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文化寻根活动、走进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志愿服务等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积极推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内部管理规范化。先后出台《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管理制度》《非遗传承人管理手册》;成立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理事会,建立了理事会酝酿机制、表决机制及“一票否决”机制;每年年终例行召开全市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联席会,市县联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举办文艺汇演传承红色基因
重视人才培养储备,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奖惩制度,培养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大格局的专业人才队伍,结出了丰硕的文艺果实。截至目前,该中心先后有5人被评为“渭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三三人才工程”。11位同志在群星风采第六届陕西省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王旺山创作的情景剧《我想叫您一声妈妈》获陕西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学组一等奖、陕西省第十六届“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大赛二等奖,戏曲《西周悲歌》获陕西省剧本征稿评奖(大戏类)三等奖,长篇报告文学《长庆书》获渭南市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
十年淬炼,功不唐捐。十年来,市文化艺术中心以主动担当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绘制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画卷,让外界听到了渭南公共文化服务拔节生长的铿锵声音。
锣鼓展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欢)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渭南分行充分利用普惠金融信贷政策,累计为辖内310余户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约9亿元,支持...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