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让农民“在手机上种田”

渭南日报 2021-12-18 00:38 大字

本报记者 姚二曼 任晓彤

“我家种了2亩苹果,其余都种小麦,种地施肥也没啥标准,村里人咋弄咱就跟着咋弄,一年忙下来基本没啥效益。”12月13日,在临渭区2021年度丰原镇、阳郭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机肥发放现场,丰原村村民余洛周早早赶过来,“除了免费发放有机肥,还给指导科学种田知识呢。”

与余洛周不同,田力新是村里一名高级职业农民,很早就有了科学种田的意识。“以前种地不讲究方式方法,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有机质减少,重金属超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不高。”田力新说,这些年他专门买了检测仪器,对土壤进行测土配肥,“土地缺啥咱给上啥,不浪费化肥,既省了钱,土壤也得到了改善,效益自然就高了。”

“从今年10月开始,我们对丰原镇、阳郭镇的农田进行测土配肥,发现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减少,碱性化和施肥不平衡等问题。”该项目负责人贺吉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大化肥使用过量造成的,现在免费发放有机肥,目的就是逐步引导群众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贺吉喆在手机上打开农田测土软件,两个镇测土配肥的55个点位清晰可见,每点开一处,会立即显示出这个点位的地址、户名、农作物面积以及施工详细记录,包括天气、湿度、经纬度等。根据检测结果,会给出测土报告,比如土地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等情况,科学合理引导群众种田。除此之外,高标准农田项目还包含对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改善,今年铺设灌溉管网60km、生产道路15km、新打机井2眼等。

“高标准农田项目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目前正在打造阳郭镇智慧农业建设,通过无人机对土壤墒情、气象、苗情等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后,提出科学引导,让农民今后种地不靠蛮力,靠科技。”贺吉喆说道。

今年以来,临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度4万亩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渠道37km、道路33km、铺设主管道60km、井房及管理房37座,新打机井2眼,化肥发放、农业科技培训等建设任务,已完成投资4800万元,占总投资100%。

新闻推荐

渭南4岁男孩打破最小年龄魔方世界纪录

11月28日,在陕西省渭南市举办的ICA魔方段位认证考试中,4岁327天的李润生成功通过B段(专业级)的考核,一举打破世界最小年龄魔方...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