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描绘新时代文明建设壮美画卷 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渭南日报 2021-12-11 00:3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欣

一座城市美不美,既看市容市貌,也看精神面貌。当这座城市文化繁荣、文明兴盛,一定是它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的结果。

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局之年,渭南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文工作为统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安全、更健康。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街小巷通透明亮,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十字路口文明有序,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如今,走进渭南,这座城市所拥有的文明之美,正透过一个个细节生动呈现,一幅新时代的文明画卷,让人眼前一亮。

【仁】以“人”为核心群众获得感更多

“收入还可以,一天能挣300块钱左右。”临渭区向阳办龙园新村的郭小平和妻子在城区滨河大道边上的便民市场经营水果摊快两年了,他边将石榴摆放整齐边乐呵呵地说。

城区滨河大道便民市场形成于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间,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向阳执法大队一直配合接外地返乡人员,3月份疫情逐渐稳定后,他们发现有不少人因为开工不足等原因返乡。这些人回来后生计问题咋办?滨河大道沿线摆摊的群众不断增加,他们仔细调研后发现其中大多是塬区农户、周边失地农民、因疫情影响没有外出打工的群众及一些贫困群众。

“既要做好创文工作,也要让群众有养家糊口的收入来源,是不是可以科学设置便民市场?”向阳执法大队大队长丁一把自己的想法给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主要负责人汇报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要求他在市场设置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好服务随时帮经营户解决问题。

创文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渭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始终把“人”摆在核心位置,创文为民、创文利民、创文惠民,是这座城市的初心与使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渭南市牢固树立“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定时、定点、定品种”要求,合理设置临时便民摊点;主城区实现集中供热470万平方米,今年又新增供热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7座,新建停车位3500个;11条“断头路”相继打通,16个内涝点完成治理,修复坑洼、破损道路4.8万平方米;市级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年底交付使用,5个城市书房已为市民提供服务,33个核酸检测机构投入使用;9个“口袋公园”陆续建成,“15分钟绿色休闲圈”已经形成,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变】下足“绣花功夫” 城市更有品质

“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心情舒畅多了。一眼望去,明亮宽敞,干净整洁,品种齐全。”随着站北路标准化农贸市场近年来一次次升级改造,在站南办辖区住了十多年的王晓霞觉得,菜篮子里的东西越来越放心,心里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渭南市首批人工鸟巢进秦岭招引保护益鸟防治害虫

本报讯(记者高娟)近日,市林业部门首次尝试在石鼓山林区,人工挂放100只鸟巢,招引益鸟、以鸟治虫、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秦岭生物多...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