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种植 叩开致富门

渭南日报 2021-11-19 00:4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雪妮 任晓彤

日前,在临渭区向阳街道办田家村村民闵从肖的猕猴桃园里,一场由市科协组织的猕猴桃秋冬季管理培训吸引了众多果农。

“今年土壤含水量大,施有机肥应该注意啥?”

“有啥办法可以更好提高土壤透气性呢?”

“还别说,生态种植的猕猴桃网上卖得确实火。但地头收购价还是不高,这销售咱应该咋抓?”

……

前来听课的果农抓紧讲课间隙,你一言我一语问着自己关心的问题。

市科协本次培训所选的猕猴桃园,是通过生态方式救回来的严重黄化园。“我这片地有3.6亩,2007年栽的猕猴桃,嫁接后结了两年果子就发现树出现了黄化现象。”在闵从肖迷茫时,弟弟闵文革请了市科协专家过来。专家看后说她的作务方式不对,施肥量大,土壤严重板结,对根系造成了严重破坏。

“要让树长得旺,结的果子好,不就是要好好浇水、好好施肥吗?”闵从肖有些不理解。

专家解释说,传统种植,因为摄入过多激素,短期看好像树比较旺,但时间稍长土壤就出问题了,树自然就黄化甚至死亡。要想让树活过来,治本之策就是增加有机质,减少化肥,改施有机肥,同时种植油菜或自然生草,种养结合、以地养地,进而改善土壤结构,让树能畅通“呼吸”。

闵从肖将信将疑,但闵文革觉得专家的话有道理,就鼓励姐姐按照专家的方法试一试。于是,闵从肖摒弃传统方式,在园子里使用纯生物肥料、有机肥等,并在树下种了草。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黄化严重的猕猴桃树竟然奇迹般的变绿了。这下她对专家倡导的生态化种植才真正信服了。

“坚持生态种植模式,不但树能健康生长,果子也更受市场欢迎。”专家的一席话给闵从肖吃下定心丸。

“现在我已经对园子进行品种更新,过两年收入肯定不错,生态种植确实好。”现在的闵从肖在种植猕猴桃之余,还是市科协的技术服务志愿者,成了生态种植模式的倡导者和推广者。

63岁的徐广宪之前也是用传统方式种植猕猴桃,一片园子结果没几年就毁园了。后来他也学着用生态种植模式管理园子。“我家的4亩园子是翠香和徐香(猕猴桃品种),翠香在网上全部销售一空,好多人现在还问有没有果子呢,徐香卖得也不错,今年卖了4万多元,第二年挂果的园子,效益真的算不错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尝试生态化管理后有几点体会,一是化肥少用或不用,再加上自然生草或者种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疏松度,土壤没有板结现象了,果子没有硬心,口感特别好。现在种地得相信科学,光卖力气也挣不了多少钱。”

同村的同莉娜种了近4亩的翠香,今年收入10万元。“我是2016年栽的树,第二年嫁接,第三年挂果,2018年收入1万多元,2019年收入5万元,现在果园收益好,干劲也大。”她笑着说。

听说田家村的猕猴桃发展得不错,华州区莲花寺镇时堡村时银鸽也经常过来“取经”。“交流学习后感觉无论种啥,作务思想一定要超前,用科学的作务方式进行管理,将来起码不愁卖,受益也有保证。”他如是说。

据了解,近年来,临渭区向阳办田家村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猕猴桃面积目前已发展到1200余亩,全市已发展11万亩,年产量近9万吨,果农的种植理念也随着市场要求不断提升,生态化已逐渐成为果农的共识。

新闻推荐

89岁老人临终捐献遗体

本报讯(通讯员陈咪荣)近日,渭南市一位89岁老人临终捐献遗体,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11月5日凌晨,89岁的韩云飞老人与世...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