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诠释责任和担当 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常态化办公室抗疫二三事
加班加点是市应疫办全体人员的工作常态。
来不及吃饭时,泡面就成为他们的午餐和晚餐。
本报记者 惠晓翠
时间,见证坚守的力量、感动和温暖。从春暖花开到火红七月、金秋十月,他们闻令而动,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攥指成拳、迎难而上,为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而努力着……他们就是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常态化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疫办)全体人员。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市应疫办全体人员逆行而上、临危不惧、昼夜奋战,用坚守诠释责任和担当,在三秦大地上奏响了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歌,展现出了危难面前挺身而出的“渭南担当”。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10月29日,记者来到市应疫办进行采访。
迅速集结 筑牢疫情防控网
刚进办公室,记者就看到了放在墙角的几箱方便面。“这是大家最近的午餐和晚餐,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办公室副主任朱君笑着说,别看办公室只有13个人,但承担着每天汇总全市疫情防控核心数据、转办文件、区域协查等重要工作。
朱君所言非虚,这个人数不多的办公室,承担了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开展大数据核查、区域协查,起草综合材料,收集、分析、归纳各工作组、各部门、各单位相关信息,协调市级各部门等重要工作……每天,固定电话和手机铃声、敲打键盘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
时间拨回到2020年10月,彼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繁重而艰巨。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渭南市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成立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常态化办公室,从市卫健委、市中心医院、市中心血站、华州区人民医院、渭南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等单位抽调骨干力量,开展工作。
数据排查 容不得一丝马虎
兵贵神速。10月1日一大早,来自市卫健委、市中心血站、华州区人民医院等单位的骨干力量到市应疫办报道。市中心医院设备科工作人员邢鑫涛便是其中一位。从前一日接到通知到上岗,他准备的时间不到一天。根据安排,邢鑫涛负责数据排查工作,要求他每日将中高风险地区来渭返渭人员数据进行汇总,反馈至相关县(市、区)。
“我之前接触过数据汇总这项工作,很快便上手了。”他笑言,要在上级每天推送的海量数据中,准确、高效地完成排查工作,及时将推送数据更好、更完善地反馈,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加班加点是常态。“最近,疫情出现反弹,上周,我连续4天吃住在办公室,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饿了就吃泡面。”邢鑫涛告诉记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省平台最多时有30多万个数据,而他的工作就是从这30多万个数据中找出与渭南有关的,确保所有汇总上报数据准确率达到100%。
“家人对此有怨言吗?”记者笑着问道。“妻子嘴上埋怨,但行动上还是很支持我的,老人和孩子都是她来照顾……”谈及亲人,这个“80后”小伙子眼眶红了。
截至目前,办公室交出数据“零失误”的答卷,让决策层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准确、详实的数据为领导研判形势、合理布局、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
文件转送 一刻也不能耽误
与邢鑫涛一样,来自华州区人民医院的护士司璐也是一名“80后”。
2020年10月中旬,司璐被抽调至市应疫办工作,负责全市疫情防控文件发放、会议筹备等工作。“文件下发、转送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要十分细心,容不得一丝马虎。”司璐告诉记者,疫情防控相关文件一分钟都不能耽搁,常常半夜收到省上下发的文件,她便立刻起床处理。秉承着“事不过夜”的原则,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成了她和同事们的“标配”。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孩子在电话里问司璐最多的一句话,“5+2”“白+黑”是她的工作常态,面对孩子的疑问,她经常笑而不语。
今年以来,办公室共收到中省市下发的疫情防控相关文件600余份,承办会议50多场。背后都是大家的坚守,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疫情防控才有了更加坚实的屏障。
张卫是华州区疾控中心抽调至市应疫办工作的,今年1月到岗后,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她负责文件起草与撰写材料等工作。这对于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好强的她很快弥补自己的短板,多看、多写,将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现在写材料,比之前游刃有余多了。”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她起草文件100余份。最忙的时候,连哥哥住院做手术都没能前去探望,只能通过电话来了解家人的情况。
朱君感慨地说,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时效性、复杂性、综合性,“夜
以继日如轮转、一家不圆万家圆”就是工作的真实写照。
没错,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正是他们筑起的坚固长城,守护着渭南,守护着你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姚琼左超君)11月1日,记者在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了解到,寒衣节即将来临,为推行文明祭祀,培树文明新风,临渭区自11月3...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