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奋战保供暖 关注渭南今冬供暖系列报道之三
工人们辅助吊车把口径600毫米、重约1吨多的供暖保温钢管放到深约8.5米的顶管井底
本报记者 杨欣 任晓彤
“倒——倒——倒——”
“落——落——落——”
……
10月27日17时许,在渭南城区解放路与东风大街十字路口,供热管网管道接管工闫永民和另一名工人指挥吊车调整好位置后迅速爬到8.5米深的顶管井中,和管道里的工人一块辅助吊车,把口径600毫米、重1吨多的供暖保温钢管稳稳地放到井底。
“十字路口这有信号灯挡着,管子不好放下来,吊车需要不断调整角度,而且管子很重,3个人必须配合好。放到井底之后,我们再用卷扬机接到水泥管中,然后配合着往里边拖,拖到合适的位置开始对接,接好之后才能焊接。”闫永民用胳膊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开始拖管子。
集中供热系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热网建设中的焊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给焊接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大管径、耐高温的管网焊接。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有专门的监理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测,特别是焊接口位置,会像拍X光一样,为接口拍个‘CT’,然后进行焊接,确保质量有保障。”在顶管井中,焊工冯祥龙仔细地向记者介绍顶管井下焊接工艺,“咱们对质量这一块抓得特别严,错边量、缝隙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解放路这块施工难度比较大,这儿属于老城区,地下管网非常复杂,尤其是十字路口。我们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采取了顶管井工艺。”据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管网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袁震介绍,顶管井工艺优点是利于施工、避免其他管线的干扰、保持城市交通秩序,但缺点是施工难度大、造价高、工期周期长。据了解,建成一个顶管井大约需要21天,工期是同距离管道铺设的4到5倍。目前分别在解放路与朝阳大街十字、解放路与东风大街十字、解放路与乐天大街十字3处采用顶管井工艺。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打造“红色引擎” 延伸“服务末梢” 渭南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高娟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