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接力“厘米级精度”护航飞船 记者连线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揭秘关键测控背后的“青岛力量”

青岛晚报 2021-10-16 06:56 大字

本报10月16日讯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作为此次任务的轨道计算备份中心与陆基测控网调度管理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任务全过程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点火!”“起飞!”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指挥大厅全新升级的显示屏幕上,一条条曲线随着火箭的飞行而实时变化着。约10分钟后,大屏实时画面与遥测数据同时显示船箭分离,轨道计算岗位科技人员犹如听到发令枪响一般,立刻投入紧张的计算中。很快,飞船初始轨道与分离点参数便计算完成,相关数据同步传至北京中心并实现比对,为判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随着我国航天测控实力的不断进步,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对近地轨道航天器的测量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能够为开展飞船交会对接等活动提供精准测控支持。在对航天器返回落点的计算中,该中心提供的落点预报能够将实际落点与理论落点的偏差始终控制在一公里的“十环”范围以内,为地面搜救赢得宝贵时间。在此前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测控任务中,该中心计算出的返回舱理论落点与实际落点相差不足百米,刷新了载人飞船返回舱落点预报精度新纪录。

此次任务中,飞船与核心舱要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针对这一特点,西安中心科技人员继续采取基于地基与天基遥外测,以及北斗卫星定位数据的多元数据融合实时计算方法,进一步确保了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稳定可靠。

“渭南,发现目标!”“青岛,USB、雷达跟踪正常!”在发射任务直播中,伴随着嘹亮的调度口令,观众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箭与飞船的飞行轨迹以及飞船内航天员的实时画面,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USB测控网。

飞船升空后不久,坐落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渭南测控站顺利发现目标,并完成对火箭的测量与遥测数据接收;约5分钟后,位于黄海之滨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成功实施目标捕获,并完成船箭分离等关键指令发送,护送飞船顺利入轨。

进入预定轨道后,飞船立即进入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模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位于西北边陲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测控站成功捕获飞船,接过测控接力棒,迎接航天员乘组首次回归祖国上空。之后,该中心组织所属的渭南、青岛、天津、厦门、和田等十余个固定及活动测控站点相继完成接力测控,为地面判断飞船与核心舱实时运行状态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张卓告诉记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经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成了陆、海、天基全面覆盖的USB测控网,其综合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测控网在频段和体制上与国际兼容,集测轨、遥测、遥控、语音、电视等功能于一体,综合了测控和天地通信功能,是飞船升空后与地面联系的唯一信息线。

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为期6个月的太空旅程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持续组织各测控站点,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稳定测控支持。(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通讯员吕炳宏徐斌)

新闻推荐

渭南博物馆里共度重阳节

本报讯(王军锋王艺)10月14日,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渭南市博物馆邀请“银发”劳模代表、老年大学学员...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