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为甲追梦行 记市第一医院院长吴农田

渭南日报 2021-04-15 08:27 大字

本报记者 郑直 通讯员 党媛

渭南市第一医院院长吴农田的心中,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是军人的使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就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20年的从医道路上,白衣作战袍、仁心写担当,以一名“白衣战士”的冲锋姿态,始终不忘医者初心,时刻牢记医者使命,抗击非典、披甲战“疫”,医治病人、抢救伤患,悉心钻研、成果丰硕,在一个又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在为众多病人驱走病魔、守护健康的战斗中坚守梦想,砥砺前行。

筑梦——“祈望家人不再忍受病痛的折磨”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吴农田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穿白大褂”的医生。

出生于1974年11月的吴农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病魔时不时地不请自来,折磨着他的家人和村里的乡亲。他的母亲患有甲亢及慢性支气管炎,三天两头跑医院就诊或者隔三差五请村里的“赤脚医生”上门看病,成为他们家里的“家常便饭”。尤其是母亲慢性支气管炎犯病时,上气不接下气、咳嗽得眼泪都会流下来,这揪心的情形成为他至今挥之不去的童年印记。

“我要是长大当一名大夫多好啊,妈妈就不会遭这么多罪了!”刚到懵懂的年龄,小小的吴农田心里就萌生了当医生的梦想。他的想法很简单:“当了医生后,就可以赶跑家人、亲戚和村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身上的病痛了。”

人的梦想,往往与自己年幼时的经历密切相关。从那以后,怀着对父母、对家人深厚的爱,“长大当医生”这个想法在吴农田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就是这个梦想,让吴农田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加疼爱父母,更成了他刻苦学习、埋头读书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小学、初中、高中……不知不觉之中,高考来临,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医学专业,并且,是填报的唯一志愿。

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回想起那时的“二杆子劲”,吴农田笑了,说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倔劲儿:“要么学医当医生,要不回家种庄稼。”

有志者事竟成。那一年深秋的一天,吴农田背负着心中的梦想,走进了延安大学医学院,成为临床医疗系的一名大学生。从此,他成为一名“准医生”,向梦想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追梦——“百姓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经过五年的求学生涯,1999年夏,吴农田大学毕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心情犹如当时的天气一样,心中燃起一团激情的火焰。毕业了,终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了。几经周折,吴农田成了渭南市第二医院大家庭的一员,从实习医生到医生,从普通医生到主治医生,又到科室主任,吴农田追梦的脚步从没停歇过。因为他心里清楚:唯有不断学习新医术、攀登新高峰,才能驱走更多患者身上的病魔,让他们少受病痛的折磨。

2003年犹如2020年一样,是万千百姓尤其是医务工作者难以忘记的一个年份。那一年,非典在神州大地肆虐。也就是在那一年,让吴农田对“白衣战士”这个名称有了深刻的体悟,感受到了身上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每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时,医务工作者就是冲锋陷阵、抗战病魔的“白衣战士”。按照上级部署,渭南城区的“前沿阵地”设在市第二医院发热门诊部,承担城区所有流动人口的筛查工作。在那个特殊时期,面对铺天盖地的关于非典疫情的报道,担忧和恐慌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前线”更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当时,已经身为发热门诊部主任的吴农田,即是“战场的指挥员”,又是“参战的战斗员”,带领战友们坚守在一线,每日接待百余名接受筛查的流动人口,遇到的发热病人不在少数。

吴农田发扬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与同事们一起面对“强敌”,不退缩,不停歇,坚守奋战,累计完成近4000人次的发热筛查工作,为全市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威胁,已经身为市第二医院副院长的吴农田“挂帅出征”。战“疫”期间,繁忙、忘我……成了对吴农田工作状态最恰当、最生动的注解,40多个日日夜夜,他每天24小时驻守医院,坚守在临床一线,没在家里住过一晚。偶尔回家,也只是匆忙地拿几件换洗衣服,并叮嘱妻儿照顾好自己,便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

疫情狂魔,众人唯恐躲之不及,医务工作者却要迎头而上,这种勇气来自哪里?“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来源于我们作为‘白衣战士’的职责所系。”吴农田对“白衣战士”精神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悟。熟悉吴农田的人都知道,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与他心中始终坚守的梦想密不可分。他动情地说:“让每个老百姓平平安安,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从当初梦想当医生可以为家人、亲戚和乡亲们消除病痛折磨,到如今他心系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就是一个不停止追梦脚步的医务工作者的博大情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生动实践,这更是吴农田不忘医者初心的具体呈现。

圆梦——“‘亲人’早日康复是我最大的幸福”

病人并非亲人,但是经过20年的“医生岁月”,吴农田倾注的心血、投入的感情,早已有了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亲情。一个个病人,成了他不是亲人的“亲人”。如何让“亲人”早日康复,成了吴农田的新梦想。

吴农田知道,要想让更多的“亲人”远离病痛折磨,就得不断提高个人的“真本领”,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2010年,无论是对于吴农田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市第二医院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成立,开启了吴农田从医道路的新征程。

新科室、新学科,对“白衣战士”提出了新的考验。他一边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一边带队伍,攻克学术重点及难点,提升服务患者水平,走过了一段从经验型医生转向学者型、专家型医生的嬗变之路。作为科室主任,他积极参加省内外专业培训,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悉心钻研心内科医学理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同时,积极投身临床医学工作,做到学习和实践相互促进;注重向管理要成效,认真落实医疗过程管理制度,建立PDCA流程,使科室各项医疗流程合理化、规范化,推行介入技术、无间断陪护服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带领心内科团队攻克临时起搏器及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累计开展相关手术近千例,填补了临渭区此项技术领域的空白,也使市第二医院心内科诊疗技术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担任业务副院长后,吴农田更加强化自身素质的提升,探索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的规律和形式,以更好地服务病患为目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致力于把心内科学科建强建大,造福更多群众。他先后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全科医生导论》副主编、省胸痛学会委员、省整合医学学会会员、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市重症医学会委员等,参与国家“十二五”科研项目H型高血压临床研究,被授予陕西省第二批三秦最美医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心血管防治中心特聘专家和渭南市市管拔尖人才等称号。

数月前,吴农田调任为渭南市第一医院院长。面对新环境,身处新平台,踏上新征程,他说,他和他的团队将始终秉承医者仁心,找准医院定位,寻求医院发展,整合医疗资源,突出特色科室建设,创新服务品牌,为推动“健康渭南”建设、保障百姓健康贡献“一院力量”。

新闻推荐

渭南市举办“卫健大讲堂”

本报讯(通讯员李伟)为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4月12日,市卫健委举办第二期“卫健大讲堂”...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