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的使者 记“渭南名医”、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冬纯
通讯员 王艳
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战斗,这样的危急时刻,每天都在重症病房里上演。对于生命的意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冬纯也有着更深的体会。
“在重症监护室,一扇厚重的门阻隔了患者和亲属,门里面是医务人员、病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门外面是患者家属的翘首以盼。”李冬纯这样认识这个职业。
自1988年从业至今,他见过太多濒临死亡的患者,见得多了,对生命的感悟也就更加深刻。
时间回到2005年,李冬纯负责筹建全省第一家地市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面对这个国内仅有十余家、省内也只有一两家的新兴学科,他带领几名医护人员从绘制图纸、改造病房、制定制度做起,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科室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了一支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医护团队。随后,他带领ICU开展深静脉置管、深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泵入高浓度氯化钾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溶栓治疗等2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其中,两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008年,他独立开展全市首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改变了渭南市多年以来心脏病患者需前往省城医院做此类手术的局面。为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他自费印制《如何使血压平稳》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向群众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册300份。用长达4年的时间,参与第2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这一重要的国际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上,对全球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他长期潜心研究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获同行及患者的一致肯定。
从医33年来,他始终每天坚持学习,做读书笔记30余万字。同时,不断组织科室骨干参加各种培训,派多名医护人员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阜外医院、美国顶尖医院哈肯萨克医学科研中心进修学习,不断带动科室业务发展。科室开展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获市级科研立项。
2019年,他创新管理模式,在科内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该模式一经提出,获医院各个部门的一致认可,并在全院大力推广。
如今,历经16年的发展,重症医学科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科室成功救治了肺栓塞、难治性心衰、严重多发伤、重症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患者2000余例。在他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全市各种危重症及围手术期高危患者救治中心、危重症医护技能培训基地。
作为渭南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带头人,李冬纯每年对区域内多个基层医院不定期进行督导,解决兄弟单位的业务难题,大幅度提高渭南市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推动全市各医疗机构重症医学质量持续改进,促进质控中心持续健康发展。
庚子鼠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冬纯科学研判,始终遵循国家指南和防治规律,不断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流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身为市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他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请战书,请求驰援武汉。那段时间,他带领全院MDT小组,每日前往传染科查看会诊病人,并24小时随时待命。同时,他组织科内骨干医师对所有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按照新版救治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为日后的救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何为医者、何为党员,何为初心、何为使命?像李冬纯这样日复一日坚守,无怨无悔付出,就是对医者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姚雪婷)3月8日,市中心医院召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专题推进会。会上,该院相关负责人明确各专业...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