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月

渭南日报 2021-03-02 23:58 大字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副校长 张禄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在新岗位就职三年多。回首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不经意间总会有很多趣事涌上心头,有回味,有思索,有喜也有忧,酸甜苦辣,快乐走过。

当年我们参加工作时的工资是138元,除去每月给学校灶上交的36元伙食费外,大概每月就余下102元。在102元中,90%拿回去贴补家用,留下少量的为己所用。

青春总是那样令人难忘,那时学校有一栋两层小楼,共26个教师办公室。除去一楼有几位年长的教师外,其余都住着大约20个冒头青年,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有创新精神。小伙子们就像初生的牛犊,只要学校一声令下,我们都会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全身心地去投入工作,并能在工作中相互学习,互相鼓励,取长补短。那真的是一个单纯、有热心、有凝聚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忙完一天的工作,每天下午下班后,我们几个住校的小伙子就会换好布鞋、穿上便装,在黄土飞扬的运动场上将个人的篮球技术发挥到极致。有时因为一个进球而红脸,甚至牙齿流血,仍然轻伤不下场、爬起来再战。尽管哨音时有时无,动作也不规范,却丝毫不影响小伙子打球的热情。在那个黄土飞扬的运动场上,我们度过了无数的快乐时光,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青春记忆。

最难熬的是晚上饿肚子。因为下午四点吃完饭后再加上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往往晚上肚子会饿得“咕咕”叫。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几个打完篮球后,坐在办公室一起研讨学法、教法,谈古论今,吹牛,拉家常。在有话题的时间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十点半,拉开房门一看,校园里一片漆黑,宁静而安逸。唯有这间办公室,谈论兴趣正浓,争论不休,当时不记得是谁喊了一声“饿了”,大家瞬间感觉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叫。于是,同事们开始寻找食物,不知道谁从哪里找来了一袋红薯粉条,说:“咱把这个用水泡一下,就可以吃了。”我们异口同声说“好”!我们找来了一个绿色的大洋瓷碗,把硬硬的粉条放进碗里,又找来半壶温开水倒入碗里,由于水温不够,粉条还是平躺在两边的碗沿上,没有弯曲的迹象。这时,我们用筷子给它施加压力让它弯曲,还有人用手压住粉条,让温开水再浸泡着那些不肯妥协的粉条,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同事压翻了碗,温水倒了一地,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终于让这把坚硬的粉条有所屈服,由硬变软,由细变粗,由灰变亮,我们六七个人,你看一看,我看一看,反复打开碗,有点温度都被放掉了。

我们十来只眼睛盯着绿色的洋瓷碗里那坚强不屈的粉条。记得很清楚,一个同事说:“行了,咱们把它放进肚子里,让胃慢慢征服它。”说干就干,我们几个人把碗中多余的水倒掉,留下说软不软说硬不硬的粉条,又找来食盐和醋放到里面,这弯弯曲曲加了调料的粉条再次挑起了我们的食欲,口水直流!只有两双筷子,我们七八个年轻教师相互礼让夹着吃,在半推半让的礼节中吃着意味深长、难忘的晚餐。当我用筷子夹起粉条时,因为粉条太滑,还没吃进嘴里,就又溜进了碗里,费了好大的劲放进嘴里,却怎么也嚼不断,一头在碗里,一头在嘴里,真的无法下咽,令人啼笑不得。

不到五分钟,半斤粉条被我们几个冒头青吃进了肚中,让胃慢慢消化,在欢乐中享受美味,在欢乐中谈笑风生。

三尺讲台的青春激情,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夜班加餐的泡粉条,回不去的曾经,留不住的往事,有时候我们怀念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过去的那段岁月和往事。

新闻推荐

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见习记者任晓彤记者张向辉)2月26日,2021年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市“两会”和2021年第一次“晒...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