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平安社区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渭南城区社区治理与服务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周钰捷 吕洁
“这几年,社区治理成效很好,以前没人管的脏乱差小区,现在管理规范,道路干净整洁,活动丰富多彩,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了!”财局社区居民田长江是名老党员,回想近年来社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的变化,不由感慨万千。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渭南城区各个社区在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建设,让社区环境更宜居,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从40岁到30岁 社工队伍年轻化
以前,一提到社区工作,就会想到上了年纪的居委会大妈戴着红袖章,调解东家长李家短。现在,社工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从40岁下降到30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基层治理工作,为广大居民的安居乐业贡献力量,同时也是对社工前景的认可。
青年社工石颖超,2014年入职,6年来,她是群众眼中的“小能人”。“刚开始,小区居民一个都不认识,现在一进小区,居民们都主动和我打招呼,亲切得很。”石颖超笑着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网格,都是一个微型战场,石颖超所负责的邮电安全小区是渭南市首个隔离小区,体温排查、送菜、买药、就诊……她的脚步从未停下,坚守一线,履职尽责,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筑起牢固防线,当好居民的贴心人。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有的社工找到了另一半,结婚生子;有的收获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工作能力;还有的成为基层后备干部,向着更广阔的平台进发。但初心不改、热忱不变,他们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将社区工作做实做细。
从条线到网格 社区治理制度化
11月20日,杜桥街道办惠园社区网格员张小利日常巡查时,接到惠园小区B区1号楼4单元101的居民雷军反映:今年供暖以来,家中温度一直不达标。张小利马上联系热力公司维修人员,一同赶往居民家中。经过查看,发现是管道老化,长时间堵塞,导致循环不好,造成温度低下。经过疏通,污水终于排放完毕,问题得到解决。
这么短的时间问题得到解决,雷军非常满意,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社区网格员真的办实事!”
这是惠园社区网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网格工作管理对所有社区都是一个新鲜课题,网格工作是社区工作的基石,工作开展的质量高低决定着社区工作顺畅与否,真正是一根针穿着千条线。
从条线到网格,这是近年来社区工作最突出的变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网格化管理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居民“走上来”为网格员“沉下去”。现在是“小问题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社区”。随叫随到的服务,让居民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心结解开了,邻里间不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少了,居民与社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小网格、大文明,小社区、大社会,网格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这个最小单元里发光、发热。
从“面子”到“里子” 小区环境舒心化
小区里建起了党建文化墙,闲置的庭院摆满了绿植,小区深处还藏着一座袖珍运动场,居民们在这里挥汗如雨……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关系着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现在路平整了,车没有乱停乱放,环境美了,让人舒心、幸福。”人保小区居民吕宝明向记者细数小区的点滴变化,“幸福”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词汇。
改造不仅要让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让居民感到舒适、便捷。“老旧小区改造这政策太好了,我们小区现在正在加装电梯呢,我觉得跟新楼盘没啥区别。”家住市人民银行家属院的退休职工权虎一说起小区要加装电梯的事就激动不已。12月14日,记者在该小区的施工现场看到,居民楼外的电梯框架已初见模样,工人正在对电梯组件进行焊接。
据了解,渭南全市共有24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入改造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0441亿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开工246个,开工率100%,改造面积173万平方米,惠及1.73万户,已经完工60个。
环境变美了,心里亮堂了,笑容荡漾在居民脸上,喜悦萦绕在社区工作者心头,一个和谐、文明的渭南新形象正以崭新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玮)12月24日,民盟渭南市委召开第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渭南市委主委杨文斌主持会议,盟市委...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