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深入人心 渭南桃园学校 赵娜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小河。而这条小河的源头活水来自于教师的终身学习。9月26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陕西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试点学校校长、思政课骨干教师及宣传干事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我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使命——立德树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培训前对师德的理解,认为只要按照课本上课,为学生答疑就可以了。而黄一星老师通过“让思政课深入人心”专题讲座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做人的原则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她强调学生是思政课的核心,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文化的传递者,还是榜样。教师要拥有博学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因为学生都有“向师性”,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使命——终身学习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要给学生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要想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上好,首先要全面、准确、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其次,还要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关注时事,这样授课内容才会有广度和深度。从贺文华教授的报告中,我了解到,小学生要重在启蒙道德情感,除了用课本的知识来熏陶学生的思想,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做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实现知行统一,让我们的思政课“活”起来。本报记者王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亚晓)11月14日,临渭区银发友好城市高峰论坛在2020博鳌文创周成功举办。当日下午,临渭区银发友好城市高峰论...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