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纵横的传统技艺

渭南日报 2020-11-13 00:30 大字

▲赶集

▲破篾

▲刮瓤

▲编底子

▲收边梁思娟摄

竹篮▲

工艺品梁思娟摄

本报记者 刘聪梅 /文 通讯员 李军 /图

竹编是竹制品文化,是指尖纵横的乡愁技艺。我国是一个竹编大国,渭南虽不像南方有的地区“山上清泉山下流,村村竹树自扶疏”的景象,但华州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指尖技艺。

华州区南依秦岭,非常适合竹子生长,素有“绿竹千顷”之说。据县志记载:“明时唐村地瘠民贫,有民常习为竹器之艺。”竹编作为华州德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塬区广为流传。从明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州竹编多散于乡村,为家庭副业,主要生产床、椅、桌、书架等二十多种日常用品,20世纪70年代后竹产品增至百余种,销往全国各地,竹门帘更是远销日本等周边国家。如今,成立了竹艺社,在编制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工具的基础上实现了升级改造,创新推出竹编灯具、竹编包具、新型竹家具等200余种产品,供不应求。

华州区高塘镇南堡村老一辈人都会做竹编,竹制品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77岁的刘双红、76岁的庞计祥和70岁的邢都看是当地有名的竹编艺人,从小跟着长辈学习,已经做了50多年的竹编。

据他们介绍,竹编工艺考究,工序不可马虎。首先把竹子加工成篾,刮去竹节、竹毛,然后剖开,继而剖成匀称的细条,再刮光,然后进行编织。或一跳一编,或斜纹编织,最后都要锁边、缠边。锁边、缠边是收口工序,也是显示竹编技术的关键所在。

庞计祥说,竹编最关键的步骤是破篾。竹子的湿度要合适,干了易开裂,湿了厚度不符合要求。据悉,100斤竹子仅能出6两到8两竹丝。“有句话叫‘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指的就是上好的竹丝。”宋益民介绍,一幅平面编织的山水图,由中级工艺美术师编制,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

凭着热爱与执着,华州人的竹编技艺越来越精湛,不仅编制速度快、手法多样,编出的竹制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小到馍筛、筷子笼,大到竹筐、竹篮,几乎涵盖所有日常生活用品。而这份传承与热爱也给了他们幸福的回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华州竹编技艺因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正鼎力创新,使这一传统技艺活力再现。他们将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以传承“渭华起义”精神为主题的竹编产品作为主打作品,力争通过多样的竹编作品及竹编工艺与瓷器等相结合的瓷胎工艺作品,全方位展示竹编技艺与时俱进的风采和所承载的文化魅力。

随着现代工艺和元素的注入,传统技艺逐步回到大众视野,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竹编队伍。相信在传承与创新中,古老的华州竹编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闻推荐

渭南市成功引进一家科技型企业

本报讯(通讯员许钊)近日,市科技局招商引资的陕西华诚领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开业庆典在渭南高新区3D产业园举行。多年来,市...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