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棉衣、改长裙……这位缝纫手艺人“巧手织兰心”
渭南日报 见习记者 王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裁缝行业曾经鼎盛一时,曾几何时的街头巷尾、商场店铺外总能看到醒目的裁缝铺招牌,一把大剪子,一台缝纫机,一把尺子就成为裁缝的标配,拿老一辈儿的话来说,掌握了裁缝手艺,就意味着衣食无忧。
9月11日,记者在新世纪社区西南京街上,看到了一间迷你的裁缝店——“玲玲修改裁缝部”。店铺内,老板王亚玲正在给一位客人修改衣服,店铺后的墙上,一些颜色各样的布贴挂在缝纫机的旁边。
据王亚玲介绍,这家裁缝部是她6年前新开的店,初中毕业后她就学了这门手艺,换拉锁、裁裤边、修改缝补、熨烫、加工窗帘、床单被罩……自己都能一手完成做,这一行一干就快10多年。
“在过去那几年,裁缝还算是个热门行当,学习做活的学徒也多,上衣、裤子,只要是服装都能做、能改,我也专门在一家培训学校学习过。”王亚玲回忆道,可随着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实体专卖店、网络店铺越来越多,缝制衣服的“火热”在城市里慢慢也淡了下来。
近几年,王亚玲在居住地附近租了这个小店面,重新拾起了这门老手艺,一来是方便照管家里,二来也图个自由。
“裁缝铺虽然不太多了,但我这里的生意还算可以,都是些回头客,年纪大些的顾客、年轻人都有,换季的时候活就多,有些老熟人买衣服时碰到不合身的,都会来改改。”王亚玲说。
嘴上说着,王亚玲手里的活却没停下来。不一会儿,一位家住四马路的顾客看着改好的短袖,满意地夸赞:“我虽然住得远,可就是认准这个地方,买的衣服不合适了,就来这改改,既方便,收费也不贵,这个行业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习惯了看着每天往来的顾客,王亚玲对这份事业有着说不出的感情。
“儿子上高中了,平时主要待在学校,我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做活,早晨八点开门,晚上八点下班,工作时间灵活,也非常充实,和老客户们打打交道,心情还放松了不少。”王亚玲笑着说,“我还有不少客户搬到了外地,有时候他们回渭南了,还专门会给我发个微信,来我这儿改个衣服,都很信任我。”
一个好的裁缝不仅需要精通手工针线,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现如今,在年轻一辈里,会做缝纫的已经不常见了,街道上的裁缝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但在城区一些背街小巷里,还有零星的裁缝店在坚守着。
小小的一家裁缝铺,还可以吸引来不少的回头客,无论是因为缝补手艺的精湛,还是出于对这份匠人行当的热爱,在王亚玲这样勤劳的手艺人手里,缝纫技艺似乎也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合力清污 只为更美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等部门联合清洗油污下水井口
本报讯(记者姚琼)9月15日,临渭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人民执法大队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对北塘路南段油污下水井口进行彻底清洗。...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