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谢谢您”
本报记者李二娟
“小哲,今天作业写得较以往工整了很多,继续保持。”
“老师,《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为什么那么向往农村生活?”
“小哲,你这套数学试题的正确率很高嘛!”
“老师,我觉得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
……
6月17日早课间,在临渭区渭河小学四年级五班教室,老师邢春娟正在辅导小哲的语文作业。小哲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提出不同的意见。听着小哲对知识的“独到见解”,老师一边摸着他的头一边打趣道:“小哲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文学家。”小哲则腼腆地笑了笑。
邢春娟是一位党员教师,小哲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生。2019年9月,邢春娟第一次见小哲,不讲卫生、内向、自卑、不善言谈是小哲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他一直低着头,问他家在哪儿,都有谁,半天也等不来一句完整的话。这个孩子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我能做些什么?”邢春娟不间断地问自己。
从班主任处得知,小哲平时多由爷爷照顾,父母忙于生计,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偏少。在学校,小哲因为不讲卫生,没人愿意跟他做同桌。为帮他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邢春娟多次与孩子的母亲电话沟通,让其督促孩子做好个人卫生,但结果并不理想。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
“小哲,今天放学我跟你一起回家吧!”邢春娟决定去家访,但孩子戒备心很重,问他家在哪儿,他也不说。“老师想跟你交个朋友,想认识你的家。”几番游说之后,小哲才勉强同意。
邢春娟回忆,那天天气很热,小哲坐在车后面一句话也不说。为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在一家小卖部门口,邢春娟提议买个雪糕,并让他选择喜欢的口味,拿着雪糕,小哲一路上都没有吃一口。
到了他家后,才知道他还有个五岁的弟弟。征得妈妈同意后,他兴奋地将雪糕拿到弟弟跟前,让弟弟咬了第一口。“老师,这个草莓味的雪糕是弟弟喜欢吃的。”小哲开心地说道。
“你有好吃的能先想到弟弟,作为哥哥,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也要给弟弟做好榜样呀。咱们先把个人卫生搞好,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喜欢小哲,和小哲交朋友。”邢春娟的话似乎触动了孩子。
第二天早上见到小哲时,他像换了个人,干净整洁的校服,白亮白亮的鞋子,整个人看起来清爽了很多。在邢春娟慢慢的引导下,小哲在学习上也自觉了,可文化课成绩始终上不去。为帮助他提高文化课成绩,邢春娟付出了巨大努力。“小哲,今天的英语课件我给你发过去了,你好好听课好好完成课后作业,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给老师打电话,下午放学前我要检查。”疫情期间,这样的叮嘱每天都会准时准点出现。“如果你不问,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想解决就没那么容易了。”邢春娟对小哲讲。
“老师,我的问题太多了,我是怕您笑话我。”
“老师很乐意为你解决问题,有疑问,说明你对习题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老师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可能笑话你。”“老师,学习之外,我还能找您聊天吗?”“当然可以。”
复学后,小哲隔三差五就去办公室找邢春娟。有时候是请教问题,有时候是聊天,在小哲心里,老师已经是他最好的朋友了。对于小哲,邢春娟愿意做个师者,也愿意做个倾听者。“老师,我妈妈今天带我和弟弟去公园了。”“老师,我们班晨晨今天受表扬了。”“老师,你看我今天的衣服漂亮不?”
如今的小哲,见人会微笑着打招呼,连同一办公室的老师都夸,小哲是越来越不一样了,讲卫生、懂礼貌、好学,跟初次见面时判若两人。
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邢春娟还多次带着小哲去参观学校的美术、口才、舞蹈、写作等社团,希望他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天,带着孩子参观完学校画展后,他突然说了句:“老师,谢谢您。”虽然声音很小,但邢春娟却听得很清楚,不由得鼻子一酸。“在学校走廊里,我将他紧紧抱住,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那天刚下过雨,天气有些微凉,但我觉得那天的阳光是最温暖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任晓彤记者张向辉)6月19日,渭南市召开主城区禁放禁售烟花爆竹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建...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