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壮“骨”铸医魂 渭南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发展纪实

渭南日报 2020-06-18 01:14 大字

?团结奋进的渭南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团队

?现场教学

?护理带教查房

本报记者崔晓怡

建造一座宏伟的大楼,需要钢筋、水泥、砂石。构成坚实的人体则需要筋、骨、肉,其中,206块骨头组成的骨骼是支撑人体的关键,如若任何一块骨骼受到损伤,轻则导致患者行动不便,重则让人瘫痪在床,甚至夺去人的生命。因此,有临床医学史记载以来,有损伤就有临床骨科诊治。以骨科、创伤、颅脑外科等为主打诊治业务的渭南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多年来,以“医疗为本、安全为魂”为发展理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为发展目标,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用精湛的医术修复患者受损的骨骼,用高尚的医德续写生命的奇迹。

强化内涵显特色

“正民主任,您好!要不是你们及时给我做手术,我都可能吃不上今年过年的饺子了!”今年春节前夕,年近七旬的张棉花(化名)老人,专门打电话给外三科主任雷正民拜年,并表达一家人心中的感激之情。

老人口中所说的手术,乃是去年4月底她不慎摔伤后,外三科医生为其做的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去年4月下旬的一天,张棉花老人走路时不慎摔倒,剧烈的疼痛让老人喊叫不止,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外三科就诊。经过值班医生诊断并经拍片显示:左侧髋关节骨折。随即,值班医生立即告知雷正民,结合老人的临床表现,科室医生经过讨论,为其做出最佳治疗方案——微创置换人工髋关节。然而,老人年事已高,身患多种疾病,耐受力差,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也很大。虽有迟疑,但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雷正民决定尽最大努力为老人“换骨”。

手术前,医务人员制定多套手术预案,经过研究讨论,终于敲定手术方案。由于准备充分,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老人恢复得很好。两周之后,被抬着进医院的老人自己拄着拐杖走出病房。老人的儿女紧紧攥住雷正民的手激动不已地说:“是二院外三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妈第二次生命!”

这是外三科着力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专科的一个事例而已。

成立于1997年的市第二医院外三科(原称骨科创伤外科)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医院的专科细化要求,在雷正民的带领下,科室不断推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和实施,经三代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临渭区重点骨科、特色专科,并跻身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颈腰椎间盘突出阶梯治疗、关节镜微创治疗关节病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有多项业务填补医院发展和渭南市的空白。

人才汇聚建高地

作为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雷正民可以说是科室的中流砥柱,发挥着架海金梁的作用。

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的雷正民,经过20多年的医疗实践,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科常见疾病、疑难疾病诊治具有诸多独到的见解,主持开展的各类运动创伤镜下微创治疗以及康复项目、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髓关节置换手术,获得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同和普遍赞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让其先后成为中华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脊柱脊髓分会常委、渭南市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渭南市骨关节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想不落后,就得花时间去学去钻研……”雷正民在工作中非常重视技术人才培养。

“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更强的团队!”雷正民在倾力做好“传帮带”的同时,提出立体式培训的理念,推动科室人才梯队和队伍建设。依据科室学科发展需要和每位医生的年资、学历、职称以及亚专业方向、技术水平,充分发掘资源,采取“派出去、带回来”的方法,分批分次派人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等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并且,形成“一人受训、全科受益”的机制,通过分享交流、学术沙龙等形式,让外训外培人员与科室人员分享所学、所思及所悟,达到一人外出学习、全员提高的目的。定期邀请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专家教授上门“传经送宝”,带来前沿的医疗知识。

为了扩大科室诊治服务辐射能力,在加强科室自身建设的同时,外三科还派出骨干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一二级手术,为崇凝、下邽及官路等乡镇卫生院培养骨科、创伤外科专业人员100余人次,不仅有效提高全区骨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并且让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患者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

精诚服务暖人心

数年前六七月间,外三科收治了一名年逾七旬、创伤骨折并伴有脑颅出血的病人。经过副主任谢宇鹏的精心诊断和手术后,进入病房康复治疗。然而,细心的谢宇鹏却发现了这位患者的一个“小秘密”。

手术后第二天,谢宇鹏进行例行查房。当走到患者病房门口时,他无意中听到患者与儿子的一番对话。

“爸,你赶紧趁热把包子吃了吧!”患者的儿子说。

“你不是从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没吃嘛,你快吃一个,剩下的中午我再吃……”患者有气无力地说。

刚做手术不久,应该让老人吃点营养丰富的食物,老人为啥连包子都舍不得吃呢?谢宇鹏心里纳闷。查完病房之后,他悄悄把患者的儿子拉到楼道,问个究竟。

不问则已,谢宇鹏这一问,老人的儿子立即眼圈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有些哽咽地说:“我爸是舍不得吃,担心医疗费不够……”

听到此,谢宇鹏心头一颤,恻隐之心陡然升起。仔细盘问后,方得知老人一家五口人,老伴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多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孙子正在西安上学读书,每月也得千八百元的花销。儿子、儿媳利用农闲之际在渭南城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老人这一病,一家人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了。

听完后,谢宇鹏心里很不是滋味,立即将此事告诉雷正民。经过商量,科室决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力度地减免医疗费用,并为老人购买营养品。

这不是科室第一次为患者送上爱心。

多年来,外三科始终把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作为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的重要内容来抓,教育引导全体医护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谢宇鹏告诉记者,科室护理人员本着“没有患者的不对、只有我们的不足”“服务是本分、服务是责任、服务是形象、服务是效益”的护理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全覆盖、延伸护理服务无死角活动,从“患者需要我做”到“我要为患者做”,从“服务患者已知需求”到“服务患者潜在需求”,从“护理职业服务”升华到“护理情感服务”,真正诠释“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用一颗真心、一腔真情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关怀,受到广大患者的赞誉。

采访即将结束时,谈及未来发展,雷正民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牢记医者初心,秉承医者仁心,不断丰富科室内涵建设,增强诊治实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在特色和优势上做强做深,为更多骨病创伤患者解除病痛。

新闻推荐

加强防范 落实措施 降低强降雨对渭南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报讯(记者吕佳)6月15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减少强降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关...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