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进城生计问题如何解决 餐饮小推车来助力

渭南日报 2020-06-15 01:1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雪妮 见习记者 任晓彤

“老板,来两份炒面,另外再炒一份河粉带走。”

“来份米线,不放辣子,两笼包子,稍微快一点。”

“肉夹馍里多加点肉汁。”

……

6月7日傍晚,位于临渭区东城苑小区外的餐饮小推车摊点前热闹非凡,肉夹馍、米线、包子、炒米炒面炒河粉、烫菜炸菜夹馍、杂粮煎饼、手工面片、里脊肉饼……各种小吃在老板娴熟的操作下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食客正坐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大快朵颐,有的跨坐在电动车上等待老板将做好的饭菜送过来。虽然15个小推车有几个因三夏农忙暂停经营,但此处依然充满着烟火气。

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渭南市各级各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工厂及产业园区安置就业、鼓励有意愿和能力的贫困群众创业……而临渭区向阳街道及向阳城管执法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有些搬迁群众在外面摆摊做生意,群众虽挣到了一些钱,但给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向阳街道除了按照相关政策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解决生计问题外,还联合城管执法大队购置15辆环保型餐饮小推车,按照自愿申请、严格审核等原则,交给搬迁安置点东城苑小区部分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贫困群众高小军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阎村镇高李村搬到东城苑小区。刚开始也被安置了公益性岗位,但由于父母身体不好,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不足以让他养活一家老小。于是经过申请审核,高小军开始经营餐饮小推车,主要卖炒米炒面等。当天记者采访时,他手中的炒勺一直没放下过。“这里炒面味道不错,量大还便宜,我和同事基本每天都过来吃。”对面工地的施工人员边吃炒面边对记者说。

“做餐饮,味道好很关键,干净卫生也很关键,咱做吃的,原料要好量要足,味道啥的也不断改进,现在顾客还挺多的,每个月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忙得满脸通红的高小军笑着告诉记者。

卖烧饼肉夹馍摊的老板娘贺小燕手脚麻利、说话做事大气泼辣。“掌柜得了几次大病,身体不好,摊子主要是我经营,要不是他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你嫂子这生意早都做大了。”她边热情邀请记者尝卤肉夹馍边爽朗一笑说。贺小燕一家原来住在崇凝镇隐村,离城远,自然条件也不好,就医啥的都不方便。后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东城苑小区,并申请经营餐饮小推车。用贺小燕的话说就是生活便捷多了,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一天最少能挣个一百多元,日常花销不成问题。“女子在西安上大学,娃毕业了生活就更好了。”她如是说。

张伟鹏是个90后,老家住在阳郭镇大王村。听说可以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张伟鹏没有任何犹豫就报名举家进了城,在东城苑小区分得了一套单元房。“当初父母不愿意来,担心过来后的生活问题。但我感觉现在只要肯干不懒,生活肯定不会有问题。”他说,后来他也申请经营餐饮小推车,卖包子米线。“一个月挣6000元左右,家里还有几亩核桃,都让亲戚朋友管理了,咱这虽然是小生意,但天天都离不开人。”除了自己经营小推车外,张伟鹏还是这块经营户自治组织的管理者之一。“平时就提醒大家要保证食材新鲜、注意卫生、规范经营等,其实也没多少活,这些小推车是大家的饭碗,谁都不敢马虎,都自觉得很。”他这样说道。

新闻推荐

渭南碧桂园·翡翠时代 悠悠四载渭南情 复工复产送清凉

6月12日下午3时,碧桂园携手渭南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市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免费派送奶茶、果茶和肯德基黄金鸡块等小吃饮品约...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