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平和他的三辆车

渭南日报 2020-05-28 02:59 大字

本报记者梁元

5月17日,在渭南经开区龙背街道陈前村见到刚刚脱贫的何小平时,他正在为两件事犯愁:一是新近购置的轻型卡车,放不进已被电动三轮和汽油三轮占据的车棚。二是街道办公益岗位、辖区几家企业都向大学毕业的女儿抛来了用工“橄榄枝”,他不知让女儿去哪个单位上班。

2016年,因母亲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让何小平陷入困境,仅住院就花了十几万元,大女儿刚考上大学,小女儿还在就学,重担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2017年,了解到何小平一家情况后,区党群部帮扶干部觉得,要帮助他走出贫困还得从“产业”上下功夫。“陈前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加之距离市区近,如果多种菜进城去卖就能脱贫。”帮扶干部王利民说。

此时的何小平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小范围种菜还行,要扩大规模失败了怎么办?”帮扶干部给他算了一笔账:以种豇豆为例,一斤豇豆在城里能多卖七毛钱,一季下来至少多挣1万元。为了打消顾虑,帮扶干部承诺如卖不出去就联系酱菜厂保底价收购,确保他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吃了“定心丸”的何小平当年就种了5亩豇豆。为帮助发展豇豆产业,帮扶部门邀请农技人员为他进行指导,同时为他争取5000元产业补贴,在各方的共同帮助下何小平的豇豆产业当季亩产量达到5000多斤。

此时的何小平一改从前走街串巷叫卖的方式,用电动小三轮车拉上豇豆直奔市里的菜市场售卖。因产品质量好,两万斤豇豆很快卖光。头脑灵活的何小平又以每斤1.7元价格从其他农户手中收购豇豆等蔬菜,以2元多的价格批发出去,一天能赚200多元。

生意好了,电动小三轮车满足不了需求。何小平用卖豇豆的钱买了一辆汽油三轮车。“新车装得多,跑得快,一天能跑好几趟。”何小平说。有了汽油三轮的何小平在脱贫路上跑得愈发顺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两季豇豆能挣3万元,加上做豇豆生意,一年能赚近4万元,短短一年多时间,何小平不仅还完了债务,还有了一些积蓄。

顺心的事儿还不止这些。女儿上大学后,帮扶干部帮女儿申请了3000元助学贷款,每个月还有贫困生生活补助一直到毕业。今年的疫情使她女儿失去了工作,帮扶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带着他的女儿到有意向的企业面试,街道办也拿出公益岗位名额让女儿选择。女儿最终选择了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会计岗位。

近日,何小平6万元买下了一辆轻型卡车。“这车有空调,再不像从前送蔬菜冬天冷,夏天热,最怕雨雪天气。有了这辆卡车不仅能把蔬菜生意做大,农闲时候还能跑跑货运。”何小平说。

有了新车,家人劝何小平将两辆旧三轮车转让出去,但他舍不得这两个“老伙计”,两“老伙计”出了力,也见证了自己的脱贫路,他要一直留着。

新闻推荐

全市校园安全稳定专题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杨晓妍通讯员朱维佳)为切实做好渭南市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国“两会”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工作,5月25日下午,...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