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杨分良的樱桃致富梦

渭南日报 2020-03-31 00:3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雪妮 见习记者 任晓彤 文/图

3月23日,采访路过临渭区崇凝镇段村时,路边的一片樱桃园立刻吸引了记者。踩着满地厚厚的低矮青草走进园内,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园子里樱桃花开得正艳,无数蜜蜂正嗡嗡叫着在花间飞舞采蜜。“小心,地里正在滴灌,草上有水。”正在梯子上修补防鸟防雹网的中年男子提醒道。

这名男子叫杨分良,是这片樱桃园的主人。杨分良当过兵,退伍回家后做过生猪屠宰、弹过棉花、种过苹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分良得知一个朋友种植樱桃效益特别好,一亩地可收入七八千元,这让杨分良萌发了栽植樱桃的想法。但段村地处塬区,灌溉条件不好,樱桃能不能种好,他和妻子心里都没有底。

辗转到了2004年,杨分良咨询了多名农业专家后,决定在自家地里试种樱桃。为了买到当时最好的矮化苗子,他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杨凌区以每株1.5元的价格买回。但还没来得及栽种,他又听说铜川苗木繁育基地有品种更好的樱桃苗。于是杨分良赶紧前往铜川,以每株8元的价格买回来树苗,并发展起自己的第一片樱桃园。“虽然价格贵,但我考虑,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发展最好的品种,采取最科学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确保获得最好的收益。”杨分良说。

随后几年,他陆续从本村及邻村流转了50多亩土地,开始规模化发展樱桃产业。

为了种好樱桃,杨分良寻找各种专业书籍,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并到周边学习别人的樱桃作务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他结合塬区实际,在樱桃园中大量使用羊粪和有机肥,因此种出来的樱桃口感好,特别受市场欢迎。同时,他还在地头都打了机井,在园子里铺设了滴管设施,采取水肥一体化作业。对于园子里自然生草,他是等到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割掉还田,因为这些草不仅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园内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他告诉记者,采用这些作务方式后,樱桃园需要的人工也大大减少,50亩园子除了采摘季节需要大量雇人外,平时他和妻子两人足够了。

2008年,杨分良的樱桃园开始挂果,果子不多但价格特别好。2010年,他家的樱桃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平均产值都在两万元左右,减去投资5000多元,一亩地1.5万余元的收入让他兴奋不已。“前些年塬上没有樱桃,很多人来我家靠公路的那个园子采摘,那几年一亩地产值都不止两万元。”杨分良边忙边说。

段村党支部书记薛红告诉记者,村上群众以前主要栽植苹果,但在杨分良的带动下,近几年不少群众也开始发展樱桃。现在段村周边樱桃面积大约已发展到200余亩,效益也比较稳定。

“我看到分良栽樱桃收入很好,也跟着栽了两亩地。这几年效益一直不错,樱桃也不愁卖。今年这花开得很好,应该会是一个好年份,我还想再发展些,把日子过得更好。”在杨分良对面的樱桃园里忙碌的昝兴运告诉记者。

杨分良的小儿子杨鹏辉从小跟着父母在园子里帮忙,这让他也成了栽植樱桃的内行。他目前专科还未毕业,便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涉农培训,目前已经获得初级职业农民的认证。“我将来做这个产业,准备采取企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这样才能把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要真正有好效益,除了科学作务外,适度规模也是必要的。”面对未来,杨鹏辉满是憧憬。

新闻推荐

草编技艺助脱贫

陈春苗讲解草编工艺3月26日,临渭区桥南镇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内,渭南草编非遗传承人陈春苗介绍手工制作的婴儿床。近年...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