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窝”里豆腐香

渭南日报 2020-03-27 01:10 大字

?成品豆腐

?点豆腐

?刹泡

?扭豆腐

?上豆腐

本报记者 刘雪妮 见习记者 任晓彤 文\图

3月22日早上,悠悠吃过早饭,杨焕房和妻子将凌晨淘洗浸泡的黄豆一点点放入石磨上磨浆,当天的豆腐制作就开始了。

杨焕房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人称“杨五”。没错,他就是渭南北杨手工豆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杨五家住临渭区阳郭镇北杨村,虽然地处秦岭北麓,但境内沟壑溪流众多,加之旧时该村子涝池众多,故称“滩子杨”。因为不缺水而且水质清冽,几百年来这里的群众很多都在家里做豆腐,“豆腐窝”的名号在渭南周边那可是响当当。

杨五的父亲、祖父及远祖都是当地制作豆腐的好手。当年高中毕业后,19岁的他接过父亲传过来的木耙、豆腐架子等器物,开始在家制作豆腐。没几年时间,杨五就将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做出来正宗的北杨手工豆腐,并慢慢在西塬及渭南周边有了名气。

做了几十年豆腐,说起这个营生,杨五依然眉飞色舞。“虽然辛苦,只要好好做,这绝对是个特别好的行当,祖辈人就说‘做豆腐,看(养)个猪,供娃上学念个书’,意思就是说做豆腐换的钱物供孩子上学读书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下脚料还可以用来饲养猪,增加家庭收入。”靠着制作手工豆腐,杨五养大了四个儿女,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杨五家的小院里,各处都是豆腐元素,飘荡在空中的浓郁的豆香、架子上整齐摆放的刚刚制作好的豆腐,还有整面的豆腐宣传墙。原来豆腐的渊源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据传,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

这传说是否真实,记者无从考证,但以“嫩、白、筋”著称北杨手工豆腐,细嫩、绵软、筋道的口感却一直实实在在满足着无数食客的味蕾。

北杨手工豆腐制作特别考究,选料上必须选择上乘的黄豆作为原料,以渭河两岸、黄河岸边、秦岭南麓蓝田等地出产的黄豆最佳。泡豆子:泡制的时间要随着季节的不同长短不一,全靠经验掌握。磨浆:就是将浸泡到合适的黄豆用传统工艺磨制,加水适量后,形成颗粒粗细均匀浆体,成为“豆腐胚”。刹泡:则是将互腐胚倒入瓷缸内,烧适量开水用木棍搅匀后,用瓢将沫撇净。扭豆腐:用木质豆腐架子,将用布袋装着的刹过泡的豆浆人工过滤掉豆渣,成为纯浆,再在土灶上用大铁锅柴草火熬浆,熬浆柴火最好,这样豆浆受热均匀,还不容易糊锅。点豆腐:将适量石膏倒入缸内“点豆腐”,用木勺或木耙搅匀,稍待一会即成豆腐脑。上豆腐:将豆腐脑舀入铺上包布的竹筛,即“上豆腐”。这些工序做完后,就要细致地将豆腐用刀等器具轻轻划成均匀的小块状,用包布仔细包裹起来,自然冷却数小时后,即为成品豆腐。

杨五告诉记者,这些工序中,刹泡和点豆腐最为关键。“沫大了豆腐做不好。用多少开水特别讲究。稍微忽视,豆腐就做不成。”现在有食品添加剂很快可以快速去除浆沫,但是杨五始终用这种传统办法,“不添加东西,豆腐的品质才能有保证。”

而点豆腐不止石膏多少至关重要,就是用木耙搅拌、搂起挂浆也有严格要求,多搂一把,豆腐就会发柴,少搂一把,豆腐则太嫩无法成形。“只有恰到好处,约莫半个小时后,浓稠的豆浆才能变身为嫩滑的豆腐脑。豆腐好吃与否,全凭这锅豆腐脑。”杨五说道。

严格按照工艺去做,才能成就最正宗的北杨手工豆腐。“你看看我家这豆腐,划开切面就像绸缎一样光滑细嫩。”杨五边用刀划开即将成型的豆腐一角边颇有些骄傲地说“这豆腐如果切开像平布就很一般化,像粗布就老了!”

“一般做豆腐都是晚上,天亮就可以去售卖,你们这白天才做,有些做好都是晚上了,放置一晚上不会坏吗?”记者疑惑地问。

“北杨手工豆腐一直都是白天做,我们熬浆要边煮边扬汤止沸,一般都要煮三沸,保证豆浆充分成熟,上豆腐后包起来但不用重物压,让豆腐自然冷却,不热捂,再加上制作不添加其他东西,所以保鲜时间就长,即使夏天放置一晚也不会变质。”杨五如是回答。

杨五说北杨手工豆腐制作工艺繁杂,但比较天然,售价一直比普通豆腐高,但多年来一直很受市场欢迎,很多人来西塬游玩或者办事,都会过来买点豆腐带回去。

在记者采访时,陆续有几波人从城区开车上来买豆腐,还有过来想吃碗热热的豆腐脑。“大家多少奔着这传统手工豆腐来的,咱做豆腐时就更不能马虎,要不然对不住食客的这份钟爱。”

杨五说做豆腐几十年,这门手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自己割舍不开一种情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了让这项技艺持续传下去,他多年来一直不厌其烦地给儿女们教授,“现在孩子们都会做豆腐,儿子杨柯楠目前一直和我们一起做豆腐,我正在努力培养他成为这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

在1998年出生的杨柯楠看来,跟着父母做豆腐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北杨手工豆腐能流传这么多年,其中的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保护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今后要做好的事。”帅气的小伙子边娴熟地上豆腐边说。

新闻推荐

魏建锋在研究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时强调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军江)3月25日上午,市委书记魏建锋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中小企业服务平...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