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人 市司法局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张绚丽
“非常时期,我们要创新工作方法,可以采用微信群内视频通话方式进行线上调查评估和入解矫宣告,对因疫情导致请假未归的社区矫正对象,要通过实时定位、视频通话的方式掌握动态。”交代完工作,王涛放下电话又马上回到自己的新岗位——百合苑小区门口,开始紧张而有序地为进出居民登记、测温、消杀……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市司法局党组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深入包联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而负责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工作的王涛,又多了个新身份——突击队队员。
严格管控筑牢疫情防线
他执勤所在的百合苑小区位于临渭区华山大街东段,共有14栋家属楼337户住户,由10栋西电一公司家属楼和4栋农机公司家属楼组成,住户多为退休职工,人员构成复杂,值守防控难度大。
上岗第一天,他就遇到了难题,小区没有大门,只有个可以自由出入的过道,这样怎么能做到有效管控?怎么办?没有大门,那就想办法造个门!他和一同执勤的战友找了些废旧木板和连排椅搭了个简易大门,协调好桌椅,居民出入持证登记测温的“摊子”先支起来。早晚温差大,测温计不准,干脆把测温计揣在怀里暖着。
管控严了,就有居民不理解,甚至还有人闹情绪,不配合,他就耐心地劝解,同时积极主动宣传疫情防控的法律政策和时事动态,将局里翻印的《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和防护指南》发放到每户居民手里。经过严格管控,小区居民防控意识明显增强,每日进出人次从刚开始的三百多降到一百左右。
温情服务保障居民生活
“广红两个、老豆腐一块、香菇一斤……”这是居家隔离观察住户给他发来的购物
小区目前共有4户外地返乡居民,按要求要对他们居家隔离14天,而这期间家里的日常生活需求就由这些“守门人”负责。了解情况后,王涛主动提出为他们购物送菜。守门这些天,他还认识了院子里几户独居、孤寡老人,张大爷昨天出门买菜忘买药了,他就跑腿去买,李老太一个人住,家里没纯净水了,他去帮忙扛。
他跟战友说:“我们守门要严,服务却要暖!”跟他战斗的还有来自各方的党员志愿者,大家平时都戴着口罩,他总是笑着跟大家说:“我们并肩作战,却未曾谋面,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不忘初心,不忘群众!”
发挥职能凝聚抗疫合力
非常时期,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的同时,也没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社区矫正。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矫正对象1800多人,这些人曾经违法犯罪,在司法部门的监管教育下改过自新,奉献社会。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王涛第一时间响应,要求全市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工作由“线下”转至“线上”,暂停集中点验、集中教育、集中社区服务,加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学习,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期间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
同时他还动员全市社区矫正对象踊跃参与疫情防控,据统计,全市共有610名社区矫正对象不畏疫情,主动请缨,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7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主动捐款捐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积极作为、默默奉献。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渭南司法行政系统还有很多像王涛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忠诚担当、坚守一线,牢记使命、冲锋在前,面对疫情、“疫”无反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牢了一道道坚实的疫情防线。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临走时,他突然拽了拽我说:“姑娘,我转出去了,一定又会有更加危重的病人转到这张病床上,这样岂不是增加了你感染的风...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