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特殊的捐款

渭南日报 2020-02-08 00:37 大字

本报记者梁元

“我家困难的时候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如今疫情严重,我也想尽一份心。”2月5日,渭南经开区信义街道南焦村来了一名特殊的捐赠者,她将带着体温的100元钱交到村干部手中。

捐款者是信义街道办南焦村段东组的64岁贫困户田线洼。几年前,田线洼的儿子因车祸不幸离世,儿媳妇带着孙女不辞而别,留下自己与孙子相依为命。“村里看我家困难,给我们申请了低保,娃上学也有补助,隔一段时间就给我们送粮、送油。”田线洼说,村上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还给她买了几头奶羊让她喂养增加收入,加上平时务农等收入,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自己努力下,她与孙子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并于2019年底成功实现脱贫。

“现在条件好了一些,我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田线洼说,疫情发生后,村里号召干部群众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她坐不住了,拿着钱就到了村委会,想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线洼,你的心意村上领了,你家条件不好,把这钱留给孙子买些东西吧。”看着田线洼捐的100元,负责接受捐赠工作的村副主任高鹏十分不忍,虽然极力劝阻,但拦不住她的决心,只好接受了捐款并做了记录。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南焦村,很多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纷纷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这些天,南焦村村民高育安格外忙碌,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早上7点他都会准时赶到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测点值班直到深夜。“我年轻,苦点累点没啥。”高育安说,村里号召大家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后,自己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捐了200元钱。

今年38岁的高育安是南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父母患有重病,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父母看病能报销,村里也支持他就近务工和发展产业,家里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2019年底成功实现脱贫。“脱贫多亏了扶贫好政策,能尽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做些事,我感到很自豪。”高育安说。

“这些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忘报党恩,他们的善行义举令我们感动和温暖,我们有信心与村民一起打赢这场战役。”南焦村第一书记石发玲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民建渭南市委会发动基层会员积极投身防疫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伯阳)2月5日,记者从民建渭南市委会了解到,全市各基层组织发起倡议,会员纷纷献出爱心,截至目前,民建渭南市委会会员...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