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 我们一起走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活动纪实
?春光里前行的送教路
?李静老师教学生认识常见的物品
?马婉秋副校长教学生认识颜色
?为孩子跪地上课的老师
本报记者 毕云丹 魏宝宝
9月19日早,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向阳办马家村马新丽(化名)站在窗前一脸忧虑,她不知道今天在家能不能见到老师?能不能学到新知识?她怕老师会因为天气原因忘记她。
“今天带的课程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一阵熟悉的话语声。马新丽又蹦又跳地朝大门走来,市特殊教育学校金子惠老师看着迎面跑来的马新丽,立马上去握住了她的手,一边帮她打理额前的刘海,一边微笑着问她:“最近在家表现乖不?今天还来了一位新老师,要认识一下吗?”
说着,马新丽便要和刘景琰老师握手。
同一天,临渭区141名和马新丽一样不能出门上学的孩子都等来了一份希望,一次成长。临渭区200多名送教教师把“教室”搬到了他们的家,为他们打开一个七彩的世界,带来了如家一般的温暖和体贴。
轮流滚动式送教有特色
接到两位老师,马新丽第一时间与老师们分享了一件开心的事情,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说着她用手指着衣服上的花朵给两位送教老师欣赏。
“嗯,新衣服很漂亮。那我们一起数数衣服上这些花朵有多少?好不好?”金子惠老师不忘此行的目的。
“1、2、3、4”在金老师的帮助下,马新丽很乐意学习数数。
她们又一起来到沙发旁,金老师拿出一本书,准备带马新丽学习“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几句诗。
接着她打开手机,找出整首诗的配乐朗读播放给马新丽听。然后逐字、逐词、逐句给她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她理解和记忆。
一旁,同来送教的韩马小学刘景琰老师和刘峰老师也没有闲着,他们和马新丽的父母坐在一起,指导他们平时如何对孩子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与人交流方面进行培养。上课结束后,马新丽坚持要把老师们送到大门口,跟他们挥手告别。
而在三张镇西洛村冯化成(化名)的家,他今天情绪不稳,不愿意配合教学,送教老师知道他喜欢坐车,于是把课堂转移到了汽车内。
在汽车内,李静老师耐心地对他说:“出门要系好安全带,车开后不能乱开车门。”
待他坐稳后,李老师拿出画册读本,教他认识汽车、瓜果、蔬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等他情绪稳定后,师生移至屋内。李静又通过绘画来进一步训练他的手部功能。同来的马婉秋老师则利用教具引导他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尝试让他在生活中区分和识别。
在这支送教队伍中,以特教学校教师为主体,以临渭区15个共同体核心校优秀教师为辅,分为16个送教小组,坚持每天轮流滚动式外出送教。
知识与康复结合有成效
10月28日,按照以往常规,百人送教队第二、四组前往蔺店镇、下邽镇、官道镇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第二组第一站来到蔺店镇韩华村一组的祖成男(化名)家。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陈梅老师为祖同学带来了益智钉珠拼图玩具,通过手指拿捏小小的钉珠在模板上拼出简单的图形锻炼手指的灵活度,训练精细化动作两指捏。
在陈老师的辅助下,他完了两轮的练习。
他的母亲高兴地说:“多亏了你们的送教,这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我自己都有信心了。”
上完精细课接着是邹老师的大运动。此时的祖成男非常兴奋,看着邹老师带来的跳圈,表示自己要马上玩一下。
邹老师细心地在地上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好红黄蓝各色跳圈,邹老师提示性地给她的母亲说:“如果家里类似的这种玩具也可以帮他这样跳,这样,他的下肢力量会不断增强。”
在邹老师帮助下,他非常配合,跳了一遍又一遍,并进行了一轮独立练习。
第四组第二站如约来到官底镇紫郭村郭瑞(化名)家。
郭瑞是一个病情较严重的脑瘫儿童,没有听觉、言语、运动及指令意识。她由妈妈抱着,坐在凳子上,等待送教老师的授课。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靳小萌老师带来了彩虹钉,她主要想通过这个来训练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抓握能力及手指力量。
靳老师先给郭瑞练习手指操,再活动她的手指关节,之后指令她拔起一个彩虹钉套在另一个彩虹钉上,这样反复练习几组,既训练了郭瑞的手部精细动作及抓握能力,还锻炼了手指力量。
郭瑞半躺在妈妈的怀中,虽然完成的不是最好,但她也很努力,老师一直在一旁鼓励她。
像郭瑞一样接受义务送教服务的儿童,在临渭区还有很多。郭瑞只是送教的服务对象之一。靳小萌说,自己第一次走进这个家庭时,感觉到这是一个布满阴霾的家庭。
是送教教师的到来,让这个家庭重生了希望。郭瑞的妈妈说,老师的到来,让她看到了阳光,有了信心,更让她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承受着这份痛苦,送教队伍正在为他们送来关爱和温暖。
送教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实现了残疾儿童送教全覆盖,很多儿童通过送教这种形式,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初步提高,基本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和面貌也得到了很大改观。两年来,送教教师送教2100余节次,受益学生150余人。
特教普校多方参与有力量
送教前期,市特教学校在入户走访评估活动中,划分出渭北、两塬工作区,逐一进行入户走访评估。综合生情与家情,与家长沟通,确立合适的安置形式。
“能进入学校上课的安排学生尽快入学,不能入学的学生,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安排送教上门。”
送教工作开展以来,特殊儿童的发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原市委副书记王春阳、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区委书记刘宝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晓萍、副区长李少博等领导,妇联、工会、团委、残联、慈善协会、区人社局等部门也多次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驻地部队为特教学校建立了爱心图书室;渭南市温暖公益少儿联合会、交通银行渭南分行、渭南缘鲜乳业等爱心组织和单位给孩子们捐赠了安全书包、图书、床上用品、奶制品等等,累计捐赠物资共计10余万元。
在送教过程中,许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也参与到送教当中来,为特殊儿童送上书籍、文具、衣物、轮椅等必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同时联合临渭区中医医院党支部康复科、针灸科党员志愿者,上门为10名极重度脑瘫儿童送去了康复,并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特殊儿童家庭生活、经济方面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解决。
目前,“特教为主、普校为辅、多方参与”的送教特色已经初步形成。
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与帮扶,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鼓舞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搭建了融入社会的坚实桥梁。
“无条件接纳每一个特殊儿童,用爱心呵护每一位折翼天使,让这些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临渭教育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送教上门,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伟说。
新闻推荐
临渭区阳郭镇郭女士给书记、市长专线来电反映:该镇贠曲信用社信贷员刘某冒用她的身份证信息办理贷款,导致她的征信出现问题...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