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泔水治理的探索者
本报记者 白冰涛 实习记者 王彤
餐厨废弃物,俗称泔水。想必你在街上都见到过回收泔水的场景,这些泔水最终去了哪里?如何防止泔水油、泔水猪问题发生?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朱创录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展的“互联网+餐厨”研究项目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朱创录是渭南市餐厨废弃物智慧工程专家工作站副主任。自渭南市2013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后,他积极参与,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解决餐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市区那些餐厨垃圾回收专用车不是随便去收集垃圾的,我们的后台根据不同饭店的营业时间和所产垃圾量出车,自动规划最优路线。”朱创录说,通过对餐厨垃圾产量、成分、收运方式和处理方式等内容的研究,他和团队开发了渭南市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实现了餐厨垃圾收运的最优化路径。
泔水治理只是朱创录研究领域的一小部分。他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应用研究为基础,以“互联网+餐厨”为主线,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率先提出“环保厨联网”理念,建立“环保厨联网”体系,不仅仅是治理泔水,而且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再到餐厨末端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基于物联网智慧厨房设备、监控管理系统、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监管模型的研究,朱创录和团队建立了二维码生态链体系,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餐厨设备、食材上游可追溯,餐厅加工、销售智慧服务、厨房的无死角监管,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效可控,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为经营者精准服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互联网+餐厨”是朱创录参与的渭南市智慧城市工程研究中的一部分。2013年,他开始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研究,起初将研究方向聚焦到教育领域。2016年,他着手二维码生态链体系研究,次年将二维码生态链体系扩展延伸到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用数据服务健康餐厨,助力渭南智慧城市建设。目前,“环保厨联网”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二维码生态链体系已经推向市场,软硬件设备使用客户1000家左右,涵盖硬包装、农药、种子、食品等行业领域。
“朱老师是我的好伙伴,他是一个精益求精、有钻研精神的人,团队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他在攻克难关。”提起朱创录,渭南师范学院教授阴国富赞赏有加。他说,2017年,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检测优化与设计项目研究遇到核心算法设计的瓶颈,朱创录连续工作一周,破解了算法问题。
做“互联网+餐厨”项目研究时,除了朱创录及其团队外,他还让一些大学生参与其中。“我在教学方面探索了‘以第二课堂为引导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视窗科教工作室,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用。”朱创录介绍道,工作室成立6年来,已经培养了6个批次55名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其中一些学生还在省级及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大赛中获得佳绩。
“我是一名教师、一名科研人员,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谈及未来,朱创录说,他会继续拓展“互联网+餐厨”研究,努力形成渭南市餐厨资源的绿色循环,助力生态型城市建设。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杨月锋通讯员白妮田倩)家住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社区太平村的陈伍成是个退伍军人,脾气耿直。在老伴生病之前他...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