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 穿越千年与你相遇

渭南日报 2019-09-20 00:59 大字

?“礼”字带柄铜镜

?双鸾双兽葵花铜镜

?月宫镜

?柳毅传书镜

本报记者吕佳实习记者贾维文\图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人都是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由于天气原因在渭南看不到月亮,然而渭南市博物馆却为市民朋友准备了一份节日“大礼”——“皓月流光熠熠铜华”渭南市博物馆、临渭区博物馆馆藏铜镜精品展。21件时代不同、大小各异的古代精品铜镜集中亮相,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其中以中秋佳节为题材的“月宫镜”更具意味。

铜镜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用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小型铜镜,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随后流行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至清代末年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总共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据渭南市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商周时期,铜镜发展处于萌芽期,风格简洁素净、幼稚朴拙。战国铜镜在铜镜史上第一次达到高峰期。战国时流行的彩绘、错金银、镶嵌及透雕等工艺也大量地用到了铜镜制作上。

那么,精美的铜镜百姓可以用得上吗?

据了解,在春秋战国至秦朝时期,铜镜仅为王公贵族专享,普通人是无法使用的。一直到西汉末期,铜镜才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铜镜正面光可照人,背面铸刻有华丽的纹饰与铭文,蕴含着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也象征生活的美满与和谐。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朝是铜镜发展三个最重要的时期。

参观中,有一面来自汉代的“炼冶铜华镜”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它的纹饰简洁大气,充斥着现代的设计元素。听讲解员介绍,汉镜有宽平的边缘和半圆球状钮,镜面厚重,却不笨拙,纹饰有草叶纹、星云纹、博局纹、连弧纹、重圈纹等,铭文可以分为日光、昭明、清白、铜华、日有熹、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常乐未央、长宜子孙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意蕴延年益寿,祈求千秋万岁。这面铜镜正是冶入铅元素,显得明亮而有色泽,

唐朝是中国铜镜发展史的巅峰时刻。这个时期的铜镜,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精致厚重,雍容华贵,光亮如银。在造型上,唐镜创造出了各种形状的镜子,包括葵形、菱形、方形、亚字形等,镜面上那充满青春活力的鸾翔凤舞、花鲜兽跃的图纹正浓郁地呈现了歌舞升平的“盛唐气象”。其中,可以看到大量“中秋”元素的题材,以“月宫镜”最具代表性。展厅中摆放的“月宫镜”,图案上方的月宫中,玉兔捣药、蟾蜍嬉戏;中部左右两侧,两只喜鹊展翅飞往月宫;下方的波涛之上,一条龙腾空升起,精美的纹饰和用心的设计凝结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工艺,堪称珍品,似乎我们也能透过“月宫镜”进入设计者的世界里,一览靓丽月宫里的美景,再穿过铜镜,遇见千年前的主人。

讲解员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中出土自唐朝的“双鸾双兽葵花铜镜”属于二级文物。这面铜镜形似葵花,以浮雕手法,绕钮一周均匀分布四朵花,在钮左右各一鸾鸟相对,鸾鸟颔首挺胸、振翅卷尾、脚踩花枝,上下各一瑞兽相对,作奔跑状。鸾兽间以花朵间隔,缘内飞鸟和花朵相间分布,看起来格外精美。不难想象拥有它的主人,在千年前大抵应是一位极富审美趣味并且颇受社会尊崇的人吧!

唐代以后,铜镜的制作工艺逐渐走向衰落。但是,铜镜的使用更加普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宋金时期,铜镜胎质一般较薄,纹饰多采用细线浅雕,以人物故事镜最具代表性,包括仙人观瀑、柳毅传书、吴牛喘月、嵇康学琴等题材。

中秋月圆,铜镜亦圆,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团圆”的美好心愿。通过欣赏这一面面铜镜,近距离了解铜镜,认识和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铜镜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铸造工艺,让我们不禁惊叹和感动。

一面面穿越千年留存在展厅里的铜镜,就仿佛是在用它身上的每一处花纹、雕饰诉说着它和镜中人的故事。历史也许与我们相隔百年甚至数千年,可一旦我们触碰到历史带来的“信物”,那种熟悉的生命气息又总是轻易就能令人热泪盈眶,就像是陈列在博物馆内的铜镜一般,可以穿越历史和世人对话,诉说着它的曾经。

新闻推荐

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包联路段创文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记者张伯阳实习记者李紫荆)9月18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包联路段创文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出席并讲话。...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