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寇东升的“烦心事”

渭南日报 2019-09-19 00:45 大字

本报记者张绚丽

9月8日,礼拜天,临渭区解放街道新世纪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寇东升不到八点就早早来到办公室。

“卢发身的护理费、手术费还没着落,不加班不行啊!”寇东升嘴里念叨的卢发身是新世纪社区的居民,今年77岁,听力、言语一级残疾,过去和老伴王爱云一直靠在路边摆摊修鞋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2017年8月,王爱云去世后,卢发身的生活起居一时没有了保障,精神上也备受打击,不仅出不了摊,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日常花销主要是靠政府每月给予的低保、残疾和老龄补贴维持。

近两年,卢发身的身体更糟了,仅去年一年就住了9次院,都是由寇东升和社区干部、志愿者为老人办理的住院手续,并全程陪同老人入院治疗、悉心照顾老人住院期间的饮食起居。

今年第5次住院期间,卢发身又在外出时摔倒,致使胸骨骨折,行动受限,不仅需要上万元的医疗费,还需要人24小时陪护。

老人刚住院时,寇东升白天在社区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护,连续几天后,工作倒是没耽误,人却累得够呛。

“通宵达旦3日难眠!自己的父母住院都没有这样尽孝过(当然那都是弟弟妹妹们把我惯的)。人都是有良知与责任的。他也与父母同龄,他就该无人去管吗?咱们能看着他去沿街乞讨吗?社区女同志个个都毫无怨言!我有什么理由不做好表率?”9月5日晚,安顿好卢发身后,寇东升认真地思考着“怎么解决老人住院期间的难题?出院后又该怎么办?”

老人有养子,他虽然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却没有赡养能力。寇东升所说的养子,是卢发身的老伴王爱云与前夫在婚内收养的,养子随前夫姓戴。卢发身是在王爱云的前夫病逝后上门到王爱云家的,那时养子戴某才十几岁,如今,戴某虽然已经40岁了,但没有工作,也没有手艺,加之身体不好,常年有病,一直没有成家,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根本没有能力赡养继父。

卢发身的老伴刚去世时,寇东升拿着一堆材料去民政部门帮卢发身申请城市特困供养人员时,工作人员就表示,卢发身有法定赡养人,不符合城市特困供养人员条件。所以,两年来,寇东升和社区干部就把卢发身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平日里有事没事时常关照、帮助着他。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两天,为了让老人今后的生活有着落,寇东升一边从家政公司请了一名护工和社区一名年轻干部24小时照看老人,一边重新准备了一些申请资料,“我想到民政局和派出所再跑跑看,如果能让老人享受到更多的国家福利政策,提高一下生活质量那就最好了。”寇东升说道。

记者手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寇东升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他设立小区代办服务;他号召居民“有困难找社区、有时间做义工”,促进志愿者服务;他在全市首创“叫醒服务”;他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最美志愿者”、“渭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渭南标杆”、“渭南市百名文明市民”、“渭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临渭区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近日,他又被授予“渭南市第七届道德模范”称号。采访中,他说,社区无小事。要搞好社区工作,就是要多做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微建设”“微服务”,多把关乎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小事情”放到心上。只有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真心诚意地帮助一些困难群体,解决好一些细微小事,才能取信于老百姓,才无愧于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以培训促就业助力明星村脱贫增收 市二院驻村工作队开展家政技能就业培训

本报讯(通讯员田峰任瑞)近期,渭南市第二医院驻村工作队联合市博思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走进丰原镇明星村,开展为期10天的家政...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