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寇准和他的“虎妈”

农村大众报 2019-09-04 14:14 大字

寇准是北宋名相,但他小时候,竟是个问题少年,贪玩而叛逆,后被严母管教之后,才浪子回头,最终成才。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寇准出生于陕西渭南一个书香门第。寇准的父亲寇湘是著名的“学霸”,后晋开运二年(945年)考中状元,做过三年魏王府(大名府)记室参军。因为生逢乱世,运气不好,寇湘一直未做大官,而且英年早逝,当时寇准才9岁。

寇准从小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小小年纪便能写出气势雄壮的五言诗。7岁的他写过一首《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14岁时,他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15岁时,就能精习《春秋三传》。

虽如此,小寇准却也贪玩,叛逆。这也许因家中缺少父亲的权威。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寇准小时候喜欢玩飞鹰和走狗。当时一头飞鹰要100贯钱,八品官员的年薪也才这么多。这些开支当然要其母负担。寇准还喜欢用弹弓打鸟,他的射击水平极高,别人要用铁丸,而他只用蜡丸便可以打下飞鸟。

寇准不想安静地读书,想做东汉的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其母赵氏认为,参加科举考试才是正业,整天玩鹰狗、弹弓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宋朝重文轻武,读书人想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途,武将哪怕再有本事,没有进士出身,也受文官轻视。

赵氏多次劝诫、教育,甚至体罚,但寇准依然我行我素,坚决不改,令她十分生气。一天,寇准又准备出去和狐朋狗友们鬼混,赵氏苦口婆心地教育,寇准依然不听。气急的赵氏抓起墙角一只至少1公斤的秤砣朝儿子扔去,寇准撒腿就跑,但还是被秤砣砸到了脚背,血肉模糊。他痛得嚎啕大哭,但这一砸,把糊涂的寇准砸醒了,他开始体会到寡母的不易,也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日夜发奋读书。

许多个寒夜,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寇家破茅草屋中,昏黄的油灯,忽明忽暗。赵氏坐在油灯左边,一边织布,一边看着儿子,小寇准在油灯的右边发奋攻读。赵氏还为儿子写下一首《寒窗课子》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进入仕途,最后成为一代名相。他勤政爱民,刚直不阿。北宋淳化二年(991年),他弹劾宰相王沔弟弟王淮贪污受贿。他安邦定国,河北退兵。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他动员宋真宗亲临澶州,击败辽兵。他不蓄钱财。一顶青布麻帐,竟然用了20多年,破了,就叫家人缝补一下继续用。

寇准考中进士做巴东县令时,为了纪念母亲教诲之恩,铸了一个秤砣,放在县衙大门边。每天看到它,就想起母亲的教诲,不敢玩忽职守。寇准成为宰相时,母亲已经去世,他经常抚摸着脚背上的伤痕大哭。

韩非子云:严家无悍勇,慈母多败子。溺子如杀子,纵容儿子走邪路而不管教,使其“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不是别人在伤害儿子,而是愚蠢的母亲在毁灭儿子。

(文/赖晨来源:《羊城晚报》)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新闻推荐

渭南市委文明办召开“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会

本报讯(记者姚琼实习记者任晓彤)9月3日,市委文明办召开“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会,就进一步深化“车...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